“让创新走在创业前面”是Xi高新区不断深化创新创业的初心。高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从帮助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等基础服务起步,逐步发展为创业培训、企业管理、人才招聘、企业亲商帮扶等深度服务,再到导师指导、战略定位、资本嫁接等更深层次的服务。服务内容持续深化,服务方式持续创新,服务成果不断涌现,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双创基因,协调创新资源,激发双创活力,成功打造创业培育高地
创新是为了解决行业的问题,服务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创业园是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的核心部门。始终以“精诚服务创一流”的理念服务区内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以“一流”打造服务标杆,以“一流”树立行业标杆,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荣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小微企业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
高新区创业园建立了分阶段、分领域培育的创业服务体系,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培训咨询、科技金融等各类专业服务20余项,均针对中小企业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难题,涉及面广。从工商注册到派出企业联络员、建立企业成长档案、定期走访、申请各种计划、引进融资培训,从聘请咨询机构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担任创业辅导老师,到采购、筛选、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创业服务机构,再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大学、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创业园精心打造培训、技术融资、知识产权等。
创业园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了“业务联络员、项目经理、业务导师、业务资源”四级孵化服务模式,确保各项服务的有效性。该模型是一个动态管理系统。在建立服务项目和模型后,围绕如何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这一核心主题,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创新、不断升级、不断迭代进行深入思考。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人才招聘一直是个大问题。“初创企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足以找到合适的人。因此,要做好企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就必须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就业需求。”创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业园系统梳理企业用工需求,提出三项针对性措施:赋能高科技品牌、打击企业;强化产出强度,打破信息壁垒;加强校企互动,立足长效。今年上半年开始实践,得到了企业、高校、毕业生的好评和肯定,取得了多方共赢的好成绩。
“感谢您为学校招聘提供渠道和支持协调。学校招聘整体效果不错,希望能继续参加。建议后期关注校园生物相关的专场招聘会,学生的匹配度会更高。”园区企业于凡生物连续参加了创业园组织的四届校园招聘会。看着近100份简历,查里的人
协调科技资源,实现互利共享。高新区与Xi安合作建设Xi安科技市场,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截至目前,科技市场吸纳了700多家第三方服务机构、14553台/套共享设备、19401名行业专家、7325项科技成果和7734家科技企业信息。同时推出创新券服务平台,利用创新券模式对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使用共享设备给予一定补贴。
是解决“成果数量多,但转化看不见”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解决现场成果转化难、转化少等问题,深入开展技术交易服务模式改革,搭建R&D与科技产业化的桥梁,高新区依托大技术市场,率先探索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体系,整合技术提供者、技术需求者、技术中介,建立“筛选-孵化-成果转化”的运行模式。截至目前,已形成由502名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该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探索更多合作模式,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发展。高新区不断探索校院地融合发展新模式,激活创新潜能。探索形成可与全国20家电力公司复制推广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防军工体制改革经验;与光机所合作,形成硬技术创业孵化体系,打造硬技术产业群、硬技术创新研究院、硬技术社区,拟设立硬技术M&A基金;围绕特色产业,搭建了电子谷、三航镇等产业发展大平台,围绕特色产业全面加快科技成果R&D转化和产业发展。
e:15px;">服务没有边界,创新永无止境。30年来,西安高新区以创新指引服务,以服务促进创新,成功构筑起西部创新创业培育的高地。进入新时代,西安高新区继续将科技创新摆在最核心的位置,将科技创新作为“三个再出发”的最强大动力源,与企业共同拥抱新发展机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