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一种很好的药材种植。虽然种植很简单,但国内药材市场种植的人并不多,种植的农户大多基本都是小规模种植。
这种药材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北部,覆盖东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主要生长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江苏栽培,常用中药——黄芩。
黄芩又名山茶根、金土茶根,药用价值较好,多用于湿热发热、胸闷口渴、湿热泄泻、黄疸等。湿热者,与滑石、砂仁、茯苓同用;治湿热泄泻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湿热蕴结引起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配伍。
还可用于治疗孕妇胎动不安、凉血安胎。常与白术、竹茹等配伍使用。黄芩最重要的功能是治疗温病。温病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证候多。除了发热,大部分都有较高的发热潜能。服用黄芩可以缓解疾病。
关于黄芩也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
李时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小小年纪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门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李时珍十、六岁时,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治不愈。随着病情加剧,他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劳热,六脉浮洪,虽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解表退热、润肺清心、清热化痰之剂却并无效果。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认为其已无药可救。眼看小时珍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李时珍的父母悲伤绝望之际,村子里来了一位从远方云游到此的道士,这位道人白发长髯,颇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闻言道人专治疑难杂症,小时珍的父母急忙把道人请到家中给他看病。道士给小时珍号了脉象后,捋捋长髯说: “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奇迹出现了。半月之后,小时珍身热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一味黄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神奇,更对这位身怀绝技的道士钦佩不已,从此,便跟随道人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踏遍高山大川。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时珍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医林一代宗师。在他编著的 《本草纲目》 中,李时珍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这味中药推崇备加,称之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andler/f3eaefdc-4752-431b-b2c1-1c197e53544c" />自2016年开始,国家对中药行业越来越重视,各种中成药产品及源头材料中药行情也随之翘头。各地出现了一股中药种植风潮。黄芩作为一种常中成药常用材料,倍受药农的青睐。
黄芩时中药材市场上的大宗品种,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而且长期出口海外,它喜温暖的气候环境,耐寒力极强,对于土壤的要求不严,一般土壤皆可种植,在排水不良地块不宜种植。还可以和小麦套种,如果在好地种植,一年即可采收。随着它的市场需求增长,它的价格也在平稳上升中,种植前景非常可观。
大多种植户一般都是育苗繁殖,虽然会费些工时,但这样的种植方式要比扦插繁殖方式的成活率要高出很多。采取种子直播时,当幼苗长到4厘米高时要间去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不必间苗。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保持疏松、无杂草,一年需要除草3-4次。 黄芩耐旱怕涝,雨季需注意排水,田间不可积水,否则易烂根。遇严重干旱时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
人工栽培黄芩产量高峰期为3年生,质量高峰期于9月份有效成分含量高。因此,起收年限以3年生为宜,起收时期以9月中、下旬为佳。起收时要深挖起净,去净残茎和泥土。采收后运回晾晒场,在晾晒时严防雨淋。晾晒至九成干时,用滚筒式撞皮机进行撞皮,将根皮撞净,然后继续晾干即可。
黄芩的产量不算高,在科学管理种植的今天,亩产量也不过400公斤,不过,近几年由于草药市场行情上调,黄芩的统货收购价格一度飙升到了22块钱一斤。每亩所得毛利润可在8800块钱左右。

种植黄芩的成本很低,在肥沃的土地中种植黄芩,一亩地也不过几百块钱的成本投入。所以,种植一亩黄芩的净收入至少在8000块钱左右,最主要的是,对各种管理要求不严,种植黄芩非常的省心。
虽然种植黄芩的门槛很低,但也要提醒一下大家,对于种植技术要求不严的药材,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过,相比较种植粮食来说,它的收益远远超出很多。对于种植黄芩这种中药材赚钱的项目来说,大家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发言。#农村种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