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我是创业家,创业家有哪些人

1月23日,春节假期第一天,一个工作组炸了:“全员取消休假,听指挥,全球各地采购物资。

这个小组是由扎尔控股公司董事长阎志临时成立的。集团内有海外公司领导和Zall部门领导,共18人。

那时,阎志和她妈妈在度假。他设法找到了一个长假,准备和母亲共度时光。

一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阎志再也坐不住了。他首先派人去红十字会捐款1000万元。

这个时候总需要有人带头,大家都会跟着做。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

下午三点,阎志召开紧急会议,成立防疫物资队,命令手下人,“不管价格,不管数量,没有上限,需要多少。”

短短三天时间,颜志成用几架飞机把全世界的医疗物资全部运送到武汉。

此时,300万只口罩和70万件防护服已运抵武汉医院。

为了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阎志组织了一个团队,将一个价值100亿元的商场改造成了临时医院,并在各地建立了10家急救医院。

一听说武汉缺医生缺护士,阎志立即从外地抽调212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

国家危难的时候,个人几乎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国家,这是值得敬佩的。

但是阎志摇摇头,觉得这个评价太:了

我只是做了一个武汉企业家应该做的事情,但我获得了如此多的温暖,这将成为我在这个城市最好的记忆。

这样低调的企业家不仅是诗人、作家,还是湖北首富。

曾靠为天王刘德华写自传,而赚了第一笔稿费2.5万。

连续三年蝉联湖北首富榜,身价近500亿。

然而,他的成功正如他的诗中所说:“所有的海水都进来了,有一声巨响,在山后回响,归来的鸟儿在寻找,它们自由地生活和舞蹈”。

他只是一只归鸟,寻找自由和不羁。

诗人“跳槽”创业家

1972年,阎志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

阎志出生时,村尾人人喊打,很快所有人都知道,生下四个女孩后,严家终于迎来了男丁,严家的香火还在继续。


罗田县虽不大,但邻里关系特别简单。有时哪家大人无暇照顾孩子,领过去隔壁家,让他跟隔壁家的小孩一起玩就好了。


阎志也因此受过多家邻居的照顾。


稍微比我大一点的孩子,喜欢带头去打树上的树叶,即使打完也没什么收获,但就很喜欢蹦起跳下的感觉。


阎志的父亲是基层干部,闲时喜欢一边喝茶水一边看书,所以家里随处可见的书籍。


他记得父亲办公桌上有本《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可阎志翻过来翻过去,就是读不懂里面晦涩的句子。


但没办法,没有钱买书,阎志也只能窝在父亲的书堆里,一本本地翻看着。


阎志初中时,正好赶上了“金庸热”。要想知道一个人厉不厉害,全看他身上有没有一本武侠小说。


那时读书上学的唯一盼头就是,跟同桌交换看金庸的书。


为了买一本《倚天屠龙记》,阎志可以跟小伙伴骑几十公里自行车去书店,然后再排两个小时的队。


到现在,阎志每过五年都会重新翻看金庸小说,金庸系列小说永远摆在他书柜上的第一排。


17岁阎志在县报上发表了处女作,18岁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风云》。


那时的他,想法很单纯,只是想当一个作家、诗人,时常用笔墨为百姓谋幸福,用笔杆子挥出人生中最璀璨的一笔。


20岁为止,阎志已经出了八本诗集,成功进入作协。之后又被调到罗田县林业局。


年纪轻轻便能进入林业局,这在其他人看来,多好的差事,可阎志没这么想。


儿时曾念念不忘的家乡,现在成年了,反倒被岁月撕掉了那层窗户纸,罗田县在此时阎志眼里,真的太小了,小到容不下他。


他听说大城市机会多,便什么都不顾,收拾行李就搭上了去往武汉的车,那时他22岁。


在武汉,阎志没有亲戚没有朋友,生存最重要,只能先找着老本行干起,靠着自己的文笔,他成功进入一家报社当记者。


起先阎志踏踏实实地在报社写稿,可写着写着,他发现风向改变了。


大家都不热衷写东西了,只喜欢“搞东西”。孙宏斌在天津成立了顺驰集团,进军房地产,牟其中也进入全球富豪榜。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下笔杆子,开始真枪实弹地做起事来。


只有自己,还在为别人的光彩而写各种报道文,捧哏的命。


诗是无人问津的,诗人也是买不起房子的,没有房子则很难找到女朋友。


这时,外面社会剧烈摇荡,阎志的心里也经不住颤抖,那个诗人梦被摇得七零八落。


1996年,刘德华迎来事业大爆发,妥妥的影视歌三栖明星。


与张国荣、宁静主演的《新上海滩》上映,专辑《因为爱》大卖,在在“全球十大华语影星”评选中摘得桂冠。


因而有人找到阎志,希望他帮忙写一本刘德华传记,阎志也因此靠一本《天若有情:天王之王刘德华》赚了第一桶金2.5万。


有了钱便有了底气,阎志从报社辞职,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取名卓尔,有“卓尔不凡”的寓意。


那一年,阎志24岁,处在十字路口,犹豫向左还是向右。


敏锐的嗅觉



创业初期,中途入行的阎志对公司根本一窍不通,既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展,又不知道如何运转。


公司只是一间规模很小,租金便宜的小房子,加上阎志只有三个人。


当时,国内VCD市场特别好,销售量从1995年的60万台猛增至1996年约600万台。


阎志顺势推出了第一份行业专刊《VCD周刊》,引起了强烈反响。


之后,新科、长虹等品牌企业纷纷找他合作,很快,阎志占领了广告代理市场,成为八大主流厂商的区域广告代理商。


仅用两年时间,卓尔便成为了湖北地区最大的广告公司。


对年轻人来说,北上广依旧是一场盛宴。许多人将渴求的目光投向北上广,那里资源、机会最多。


湖北对阎志来说,广告市场已经饱和,自己很难再突破。


但他不想放弃几年来打下的江山,再次义无反顾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


思来想去,换地方不成,只能换口饭吃了。


2000年,阎志决定转型


2004年,正处于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期,虽然由于出让方式不恰当,房地产市场混乱。


然而,依然有群人靠着土地增值,赚得盆满钵满,阎志心痒痒,也决定进军地产行业。


但他的方向不同,他想在黄陂龙盘城产业园区建立一个社区基地,为周围的地产大楼服务。


结果慢慢地,以此为中心衍生出四大产业集群,阎志的社区越来越多公司进驻。


2006年,黄陂区政府计划打造南部工业基地,阎志提出了“建造轻纺织加工贸易一体化产业集群”。


阎志敏锐觉察到,如果黄陂区因此举动发展起来,那它附近的汉口势必也会跟着一起发展。


因此,他将建造轻纺织加工的产业集群设在汉口北


然而,2006年的汉口北远不是现在这般繁华模样,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都需要重建。


阎志实地考察杭州四季青,义乌商贸城、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等商贸市场后,通过出售资产等多种方式筹措到2亿元,投资汉口北的建设。


两年过后,汉口北小商品、鞋业、皮具三大市场开盘招商,半个月内2000多间店铺抢购一空。


之后,汉口北日用品店相继开盘,汉口北逐渐形成了专业商品市场。


昔日荒凉偏僻的汉口北,仅用两年便改头换面,跻身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


2010年,汉口北举办“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简称“汉交会”,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互洽。


汉口北迎来了它的春天,阎志的春天也悄然而至,2011年,阎志以76亿的身价攀登富豪榜,成为湖北首富。


他的卓尔也顺利在香港完成上市,开始了它“疯狂扫荡”模式。


先是收购了中国基建港口控股阳逻港,阎志用了六年,积极拓展其发展空间,新建、收购4个新码头和多个物流园区。


从单一的阳逻港到阳逻港重件码头、汉南港、汉江新港,形成了以武汉为衔接、两江联运的干线支线运输体系,逐步完善汉口北的物流市场。


之后卓尔又入股汉商集团,促进零售、旅游等附属项目发展。


卓尔上市的第七年,汉口北已经有3万多商户入驻,年交易额突破600亿元,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至此,阎志成功脱掉了“诗人”的衣衫,开始西装革履地走进商场,“中国铺王”的光环洒在身上,亮亮的。


阎志的资本市场



2018年,阎志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媒体疯狂报道这位杰出的企业家,纷纷赞赏其能耐,可阎志却说自己的成功只是小巫见大巫,“站上山顶,以为是高峰,环顾四周,高峰林立,才发现自己只是站到一个山丘上”。


的确,阎志的成功放到大局面里,并不是最突出的,他确实是赶上了好时候,与国家发展的节奏一致。


然而,他的头脑灵活却是真真实实的事情,他能敏锐洞察到“风会往哪个方向吹”,他便提前在风口最强烈的地方安营扎寨,借一股风来带动自己的发展。


2015年,阎志提出“批发市场+互联网”和“卓尔云市场”,推动卓尔互联网升级。


他找来朋友于刚一起商量,于刚当场决定投资卓尔2000万美元,担任联席董事长。


由于两人对互联网行业都不太清楚,于刚便为阎志介绍了曾经的生意伙伴卫哲—前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


经过卫哲的点醒之后,阎志开始了一场大型的“买买买”活动。


2016年,卓尔先是斥资4.97亿元入股跨境外贸电商兰亭集势,成为兰亭集势第一大股东。


接着收购嘉宝资本旗下三家公司,组建卓尔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融资、保险、租赁、征信、支付等金融服务。


由于得到卫哲的推荐,卓尔签约收购卫哲投资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中农网”60.49%股权。


2017年,卓尔收购化工及塑料原材料电商平台“化塑汇”,入股最大的海鲜交易平台“海上鲜”,一个产业互联网的模型开始形成。


为了让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张,2017年,阎志卖出卓尔63.2亿港元的股份,一年后他却又以1371万港元将股份重新买回,这一高卖低买之间,阎志净赚63亿港元。


因收购中农网和武汉卓恒,卓尔智联收入从2016年的1.67亿元暴涨至207.36亿元。


2017年,阎志借此以355亿财富登上胡润富豪榜,蝉联湖北首富。


之后,阎志更是收购汉商集团,进入汉商集团董事会,当上了董事长。


在低迷的股市中,他不动声色拿下了华中数控的控股权。


据“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显示,阎志个人身家已超152亿人民币。


资料显示,阎志名下有三家上市平台:卓尔智联和中国通商集团、兰亭集势;A股两家上市公司平台:华中数控、汉商集团。


卓尔触角遍布各个领域,有投资控股、供应链管理、港口码头、仓储物流、旅游、航空器制造、金融、房地产等。


外界笑称,不经意之间,遍地都是卓尔的,这是阎志的资本市场。


有韧性更有人性



然而,这资本市场外表看来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汹涌。


从网上流传的一张卓尔智联营收表看来,卓尔也并非一帆风顺,坐享其成。


卓尔智联自上市以来,毛利率一直不断下降,从2011年的70.86%滑降至2019年的1.80%。


2017年,营业收入额也暴增1733.66%,想必其中的暴增得益于2017年的疯狂收购资本运作。


而卓尔智联连续八年全靠融资活动现金流持续流入支撑,经营活动现金流与投资活动现金流几乎都处于负增长。


到了2019年,卓尔智联的负债率已经高达64.53%,负债总额高达363亿元。


俗话说,触底反弹,但在商场上更是“触顶反弹”,当卓尔智联靠着融资收购,股价达到最高点时,之后股价又一路下跌,最低跌至0.41港元/股,跌幅近96.5%。


这场资本狂欢的假象,到底还能撑多久,阎志如何力挽狂澜,这还不好说。


然而,不管怎样,阎志身为企业家的担当,才真的卓尔不凡。


疫情一爆发,他立马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筹物资,建医院,捐款,一样都没少。


他的微博里,一天天都在记录着几家应急医院的运营情况,一条条,非常详细。


他也会在微博分享旗下公益基金会对疫情的投入,随时关注医护人员,为他们谋福利。


还有,几年前,阎志给母校武汉大学,捐赠6000万元,用于建立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


这种企业家,心中有业也有“家”,才真的让人敬佩。


从苦难中走过来的阎志,似乎比其他人更懂得用温暖去温暖别人。


他的一生,纵然走得不太顺途,但凭借着自己不认输的劲儿,依然能够在顶峰闲庭漫步。


正如他诗集《风过耳》所说的:


闲时,看一株草随风摇曳或者倔强地生长。


阎志也许是两者兼有,他在大风大浪中随风飘舞,在逆风中倔强地生长,从不放弃。


-end-


作者:罗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