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云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他的精神;让阿里飞起来的不是风之风,而是大众哲学。
松下幸之助有“流水哲学”的管理方针,稻盛和夫有“尊天爱民”的管理哲学,而马云的高层哲学是永不放弃,阿里的“六脉神剑”是“永不放弃”的多方位融合。
马云在2018年的一次演讲中说:“在过去的19年里,我们犯了无数的错误,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我们唯一做对的就是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是一种信仰,不可模仿。
正因如此,有人终其一生,马云也经历了多年的打骂和磨练,在那一刻形成了精神独立——、永不放弃的信念,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生日,马云定在9月10日。
精神生日前的所有“旅程”都是“永不放弃”信念的一部分。
“以战止战”的13针
当你被嘲笑时,你并不着急;当你发现隐忍只会助长嘲讽时,你挥起拳头,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你明白了“战斗就是永不再战”的奥秘。1964年,马云出生在一个精神富足、物质匮乏的年代。把他的发展归咎于营养不良不是无稽之谈。毕竟他的父亲和母亲崔都是好男人好女人。
物质的匮乏掩盖不了精神的力量。他的童年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在那个阶级斗争是关键环节的时代,他因为祖上的原因,经常被朋友嘲笑为“地主家的小狗”。
直到有一天,马云看到了“以战止战”这个词,年轻的马云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去验证这个理论的可靠性。“根部是鲜红色,很神奇吧?”面对几个比他高的“敌人”,比自己小的马云勇往直前,明知会有战争。
俗话说:“伸头的刀就是缩头的刀。”最后,马云以缝13针的代价赢得了战争,然后他平息了嘲笑。
他的胜利不是体力和作风上的胜利,因为他受的伤最重,而是精神上的。从那以后,我的朋友们在马云身上看到了一种“残酷”的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确立了童年“儿童之王”的地位。也验证了“以战止战”的可行性。面对嘲笑和欺凌,他没有制造麻烦,但他不怕事,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成了“儿童之王”,保护同伴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在与高年级学生频繁的战争中养成了斗志昂扬的性格,后来成为了大人眼中的“坏孩子”。他从不为自己的误解辩护。
从那以后,在与易贝的电商战争以及与雅虎的交易中,马云都有了少年时代的影子。
屡败屡战三次高考
当你看到你追求的美好而破碎的地方,你从不放弃,而是捡起碎片,一次又一次地修复。当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但马云在学生时代并没有抓住这个窗口。他数学只考了一分,自然错过了“白色象牙塔”。
但是没有大学的生活就是生活。马云找到了一份为杂志送书的工作。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那天,他在姚橹读完了《人生》,内心充满了起伏。踩着飞奔的三轮车,他大喊,我要上大学。
ize:15px;">他勤奋补习,迎战第二年的高考。虽然这次又落榜了,但数学成绩提高了18倍,为此他信心大增。永不放弃的信念发挥了作用,接着有了第三次高考,这次他的数学成绩破天荒地考了60多分,数学分数的大幅提高,让他的一只脚迈入了象牙塔。幸运之神总是眷顾那些有信念的人,当年杭州师范英语本科没有招满,专科分数的马云被调配到英语本科。
大学时代的马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凭着“孩子王”的领导气质,在学生会主席的位置上混的风生水起,获得了众多学姐学妹的爱慕,张瑛就是她的小师妹,也是最终摘得“桂冠”的人。
此后,在阿里巴巴由湖畔花园到华星时代的管理变革中,马云身上有学生会主席的影子。
信守六年承诺
当大家挤破脑袋、利用各种关系钻进国企、机关单位时,你没有随波逐流,坚守初心,一干就是七年。
1988年,马云毕业。“毕业即失业”在那个年代不是存在的。彼时高校都是分配制,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

马云被优先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教英语,高校任教也算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走上岗位的第一天,校长对他说,你可不能中途撂挑子,得干六年。马云一言九鼎,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7年,被评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
那是,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诱惑。马云在在本职岗位上如鱼得水,课外之余,也去杭州市基督教青年会的夜校兼职教英语。
他曾说“这是我最开心的一段职业生涯”。因为英语教师职业,他有幸在美国西雅图接触到了互联网。

在选择创业后,他立下了“十年之约”,一定会重返教师岗位;在2005年为了阿里无法脱身时,在下一个十年,他加倍地关爱教育事业。
设立教育公益基金,变身“乡村教师代言人”,永不放弃再一次让他收获了喜悦。
三次创业终有成
当所有人说你是骗子的时候,你依然自信如常,不妄加辩论,你知道信念战胜猜疑是需要时间的。
金鳞岂是池中物!在马云信守承诺的第六年,中国大地掀起了一阵创业热潮。下海的下海,创业的创业,马云也看到了未来的商机。

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但一方面当时市场需求不大,另一方面马云当时还没有想好商业模式。所以困难的时候连办公租金都交不起,也就不奇怪了。
但“杭州英语最牛人马云”这个标签还在,于是政府慕名而来,请马云去国外催收一笔投资款。机缘巧合,他在国外“死里逃生”后,见识到了互联网的奇迹。
他让朋友将海博翻译社放到了网上,当天就有5份电邮联系他,他激动地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于是,他倾其所有,带回了一台笔记本,他也成为中国最早的接触电子商务的人士之一。
回到杭州,他成立海博网络公司,做网络版中国黄页,但彼时国内没通网,那些习惯“眼见为实”的企业老板都觉得他是骗子。

此时,马云感受到了“无敌”的寂寞,于是他放弃推广黄页,转而向老板们普及网络知识,让他们能够看到未开的大门。
事情的转机来自一群外国人入驻望湖宾馆。当时国内正在举行世界妇女大会,美国代表在网上搜索中国酒店,只有望湖宾馆。
此时,马云的先见之明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但不久中国电信通网,一大波人涌入互联网创业,网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最要命的是那些大公司要么实力雄厚,要么国企背景。
当本地巨头杭州电信局上线中国黄页时,马云知道,大势已去。最后,马云的黄页被迫卖掉杭州电信局,团队持股三成。
在管理层至少否定了他三次方案后,他知道为了“干互联网”是时候离开了。
此后,在推广阿里巴巴以及阿里巴巴投资并购中,这段经历使他受益匪浅。
阿里的湖畔时代
当并入杭州电信,大家六神无主不知如何进退时,你坚定信念,北上取经;当发现北上违背初衷,你果断退守杭州创立阿里巴巴。
马云因早期在北京推广黄页时,被央视记者拍成了纪录片《书生马云》,在互联网模式得到验证后,马云也因此出名了。

恰好当时经贸部下属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需要搭建官网,马云团队受邀北上。在北京,依托国企背景,部级资源,他干得风生水起,名声远播,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笔。
此时事业稳定,团队也高兴,马云也购置了家具,打算扎根于北京,但很快各种问题频发,体制内工作,领导出牌循规蹈矩,效率低下,机会稍纵即逝,这不是他想要的,三思之后,他决定离开。
那时,他结识了雅虎的杨致远和搜狐张朝阳,他们常常把酒言欢,得知马云的心思后,他们向其伸出了橄榄枝。
但马云知道,他并非贪图名利之人,他只是想干成互联网。为了做世界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而永不放弃,为服务天下的中小企业而永不放弃,而不是为了赚多少亿而永不放弃。
1998年的冬天,马云带着一身的寒气回到了杭州,但那时的杭州也是寒气逼人。好在,冬天来了,春天也不远。

阳春三月,马云召集团队,慷慨激昂地宣布,他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兜了一个大圈后,马云回到了起点,凭着永不放弃的信念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愿力,阿里巴巴横空出世,一鸣惊人,成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他深知这一切来的并不容易,是信念让他为梦想而坚持。
恩怨爆发的华星时代
在融资2500万美元后,面对成功,你从不喜怒于色;在过度扩张,面临互联网寒冬的灾难之后,你勇于咀嚼苦果。
在阿里巴巴尝试了N种模式后,马云将其定位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服务中国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马云强大的信念深深吸引了蔡崇信,他放弃年薪500万的职位加入阿里,为阿里拉来了高盛的500万美金以及孙正义的2000万美金。
有了钱的阿里,不仅将办公室从湖畔花园迁到了华星大厦,而且开始了大步伐的海外扩张,结果那年遇到了互联网的寒冬,在马云四处奔波、安抚海外团队的时候,华星大厦也起了“内讧”。
习惯了湖畔文化的十八罗汉,到了华星大厦之后,发现一切都变了,18个人被分成了4个领导和14个兵,阿里建立制度和文化。
当大家还是像以前一样,只认马云一个领导,无视其他三个领导时,马云动真格的,按制度进行了奖惩,于是有人不服,久而久之矛盾积累多了。

终于在那个紧急会议上爆发了,那天,马云召集18个 “兄弟”,整个大厦只有他们了,开闭门会议。马云说,咱们今天有什么说什么,把所有的苦水都倒出来,把所有的委屈都说出来,对事对人都可以,想骂就骂,想哭就哭,有怨解怨,有仇报仇,但是只限今天,过了今天,大家都忘记了,该做什么做什么。
最后马云马云成功地化解了此次团队危机,自此以后,创始团队从没有出现过不和。因为马云知道,只有制度和人、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公司健康地发展。
两次拜见稻盛和夫
当变身教师,行走在普通人群中,你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交谈时常显恭谦之态;当参加高峰论坛,游走在各国政要之间,你平淡如初,从不露谄媚之颜,这便是信念。
为了搞清楚什么是经营哲学,如何将“永不放弃”的精神信念变成阿里巴巴的经营哲学,马云先后两次向稻盛和夫取经。

2008年10月28日,在阿里即将10周年之际,马云特地赶往日本,拜见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他们在京都京瓷公司总部见面。马云向稻盛先生请教了从经营企业到个人生命成长的诸多问题。
特别是关于企业经营哲学的问题。马云一直很羡慕稻盛和夫的境界,因为“人很难做到灵魂出窍,但精神领袖走了,灵魂却还留在企业,那叫高人”,而稻盛先生就是这样的高人。
那次会谈,马云表示,“我就像花6到10年10间,灵魂留在企业,人该干嘛,干嘛去。”
当六年过去了,2014年6月30日,马云再一次约见稻盛和夫,这次的见面地点安排在杭州西溪湿地太极禅院。
这次的会面,更像是对六年前谈话的一次回访,一次经营企业智慧的火花迸发。见到稻盛先生时,马云说,上次的交流让他获益匪浅,他把做企业当成做人一样,企业也必须有强大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而2014年的阿里早已具有了强大的“六脉神剑”思想和文化体系。“永不放弃”的精神信念就成为了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并一直贯彻落实下去,直至迎来阿里102岁的生日。
而十年过去的2018年9月10日,马云宣布退休,实际上,他已经做到了“人很难做到灵魂出窍,但精神领袖走了,灵魂却还留在企业,那叫高人!”

在人的身体和心灵里面,用一种永不放弃的东西,潜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一旦被唤醒,变成一种信念,将威力无穷。
五十五年汇成的那册书,是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终于找到自己,未来你所做的一切,只是一根绳索,你用绳索捆绑欲望连接真理。
作者:电商报 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