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新时代推动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必须有智慧、有素养、会反思、懂理论、有头脑。历史和哲学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大学生上述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学好历史和哲学。
历史使人明智,历史能审时度势
研究历史,恰恰是为了培养能够理解事物发展脉络和因果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把历史作为一个人必备的教育。伟人、哲学家、科学家、作家和诗人必须熟悉历史。毛泽东是开国领袖,也是他那一代的伟人。他一生热爱阅读历史,尤其是《二十四史》。1952年,毛主席买了一本《二十四史》。从那以后,这本历史书一直伴随着他,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外出,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直到去世,他用颤抖的手在《晋书》的几卷封面上写下了‘1975.8’‘1975.9’‘1975,8’几个字。1996年,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金庸是武侠小说的“奥运冠军”,他所有的武侠小说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处理使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生动活泼。“真实”的历史只是江湖武林的背景,但人物性格却呼之欲出。如果他不熟悉历史,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怎么能写出《鹿鼎记》《剑仇记》《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15部历史底蕴鲜明的不朽经典呢?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历史使人明智。换句话说,历史是一门使人明智的知识。通过学习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发现社会进步发展的规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会思考和反思,使我们学会审时度势,帮助我们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成功经验。
哲学是思想的花朵,精神文明的王冠
哲学是对世界观的研究,它从根本上提出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问题,以透彻的态度反思现有的观念和认识,从价值理想的角度把握人生目标和历史走向,展现人类理性思维的高度,凝聚民族进步的智慧,维系人们热爱光明、追求真善美的情怀。哲学是通向未来幸福、思想解放和自由的大门。
比如如何认识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社会,如何理性思考,如何创新创造,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对与错,真与假,有的幼稚,有的偏执,有的肤浅,有的无趣。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就没有正确的方法论。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做一个智者,承担新时代历史赋予的使命,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学好哲学,真正学会、相信、运用哲学。
历史和哲学素养的人拥有时代赋予的自由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纪元,被公认为继伽利略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喜欢阅读历史哲学著作,从历史哲学中汲取思想营养,获得智慧和力量。关于历史和哲学,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很同意你说的方法论,科学历史和哲学的重要性,教育价值。在我看来,今天很多人(包括专业科学家)只看到了树,没有看到森林。历史和哲学背景可以给一个科学家摆脱时代偏见的自由,他的同事深深卷入其中。在我看来,这种哲学洞察力所赋予的自由,标志着一个简单的工匠和一个真正的真理寻求者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