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保创新创业街。贾伯军摄(资料片)
保定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000家,中小科技企业达到8979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资金2.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产业的49.4%;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0个,保定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67个,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保定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推动京津冀保定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在高速创新“引擎”的引领下,千年古城以更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释放出更多的活力和“倍增”
科技激发新活力 创新催生新动能
细胞库、制备室、培养室……在河北三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身穿白色实验室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2018年落户中关村创新基地的三藏生物,是一家从事干细胞研发,提供细胞组织制备、冷冻等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它根植于保定的创新土壤,在加速发展中茁壮成长。
“目前,我们保定实验室的总存储规模为40万份,而在秦皇岛建立的细胞库已达到百万级存储容量,总存储规模居河北省首位。”据河北三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介绍,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前沿的重点发展领域。在企业掌握的核心专利技术中,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基因编辑免疫细胞是国内领先技术,整体科研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培育新动能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新动能离不开科技创新。近年来,保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主体战略,集聚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平台,培育科技企业,不断壮大新产业、新动能。越来越多像三藏生物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正乘着创新的“翅膀”,攀登发展的“高峰”。
刘伟说,在保定建设生产实验室,就是要看这里优良的R&D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希望在这个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上,三岔口生物能够以核心技术为驱动,推广干细胞。产业链全面发展,更加积极地推动保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三藏生物保定细胞库。
政策资金齐上阵 培植优质创新生态
为激活创新基因,保定市着力构建高质量创新生态系统。2019年,保定研究制定了《保定支持科技服务机构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等6项政策措施,全市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总数达到34项。2019年,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9.4%,高于全省29.9个百分点。
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保定“集中财力办大事”成效显著。据最新统计,保定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7%,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73.9亿元。
随着创新生态的不断完善,北京计算中心保定分中心、京津冀技术交易保定信息平台、中国智能电网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相继投入运营,包括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应急产业、智能电网设备在内的40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保定成立。此外,保定继续努力提高
去年,保定市率先将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与保定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评选有机结合
合,来自保定市42个众创空间的631个项目参赛,90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去年保定市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5家,保定市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123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3月开始运营的竞秀大学生创新基地,汇聚了青年创新创业者300余人,每年开展25场次创业帮扶活动,覆盖3000余人次。在这里,互联网科技、电商、新媒体、文创行业等产业呈现聚集爆发式增长,常驻企业40余家,年营业额1.5亿元以上,孵化成功率达到75%。
而作为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基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中创燕园、华凯光子、玄云动力、诺未科技等375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累计6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在这里实现转化,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产生知识产权6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4000余名。
保定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曙光表示,未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将继续努力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助推实体产业落地发展,实现创新生态的互鉴,创新链条的互补,创新主体的互动,力争在创新合作、协同发展中创造最大价值。(记者陆征)
来源:保定晚报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