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先进在自己的肉基地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柱摄
我卖衣服,开小吃店,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儿子。五年时间,我建成了湖北最大的多肉园艺基地,也促进了当地移民就业。
在7日举行的武汉国际妇女节109周年纪念大会上,36岁的武汉紫勇园艺合作社理事长彭先贤被授予武汉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她的生活故事感动了参与者。
最艰难的时候,带着幼子住仓库
只有初中学历的彭先贤是一名80后农民,老家在丹江口市刘丽萍镇孙家湾村。她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2000年来武汉工作时,年仅17岁,遇到了后来的丈夫。儿子3岁时,她成了单身母亲。
独自抚养孩子,她不得不拼命挣钱。在桥口区宝丰路沿线开小吃店的时候,彭先贤早上三四点就起床了,一直忙到晚上7点,一天睡不到5个小时。在最困难的时候,母子俩租住在一个仓库里。
投入3万元创业,外地“肉粉”专程来买她的“多肉”
2010年10月,孙家湾村居民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武汉市东西湖区白泉农场西彭家庄村,彭先贤也带着儿子一起搬到了那里。起初,她还在中心城市工作。后来孩子在附近上小学,她选择在家门口创业。
彭先贤从当时流行的多肉植物中看到了商机。2013年底,她拿出开小吃店攒下的3万块钱,建起了一个多汁的种植大棚。每天,她从早上6: 00一直呆在温室里到深夜,回家上网查资料、记笔记。
2015年,在区里的鼓励和帮助下,彭先贤成立了自助园艺专业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她设计了多肉植物,将销售范围扩大到婚庆行业,并建立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和QQ交流群,引导爱好者种植。武汉及周边地区,甚至北京、辽宁的肉粉经常去紫英园艺买货。
经历雪灾重新站起,她的“多肉王国”做到了省内最大
园艺合作社大多是体力劳动者。当地移民中有20多名长工是贫困户和老人,100多名临时工是移民。他们的人均年收入约为3万元。“这些工人是我的老乡,就像一家人一样。”彭先贤说。
2018年1月底,一场大雪压坏了8个大棚,20万多肉植物受损。欲哭无泪的彭先健熬了一夜,连夜和工人们一起救出了剩下的多肉植物。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很快摆脱了困境。
经过五年的发展,紫勇园艺总面积已达到470亩,拥有近2000个多肉植物品种,年产量达10万株。是目前湖北最大的多肉植物研发、培育和种植基地,集多肉植物景观设计和户外景观设计于一体。
“我计划把勇气自我园艺变成一个生态示范园,除了多肉植物的展示和销售,还有水果采摘和农家乐。”彭先贤说。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持权属证明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