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雷军的创业历程 雷军第二次创业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王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30日晚,小米2021春季发布会进入第二场,当晚发布了小米MIX、自研芯片等备受瞩目的新产品。此外,小米之前数次否认的造车计划也终于得到了证实。

当初,雷军首先宣布,面对新的十年,小米决定更换logo,升级品牌识别系统。为此,特别邀请了NDC董事长、木栅野美术大学教授原研哉亲自设计:将原本的方形轮廓改为全新的“超级椭圆形”轮廓,并以橙色为品牌色彩,传达年轻活力的形象。

接下来,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及其自研芯片终于发布。然而,这款芯片并不是主芯片,而是一款只用于图像信号处理的功能芯片,名为蓬江C1,用了两年时间,用了1.4亿R&D费用才完成。主芯片依然搭载高通旗舰处理器骁龙888。

据报道,小米MIX FOLD采用U型铰链设计,可靠性弯曲测试达到20万次,极限可靠性弯曲测试可达100万次。它采用8.01英寸折叠2K分辨率柔性OLED内屏,屏比4,333,603,外屏6.52英寸。这不仅是折叠屏手机中最大的尺寸,也超过了iPad mini的屏幕尺寸。

此外,小米MIX FOLD也是全球首款手机液态镜头,配备四扬声器3D全景音响系统,拥有5020mAh折叠屏手机最大电池,支持67W快充。这款手机全部由小米在北京亦庄的智能工厂生产。

小米MIX FOLD定位超高端市场,具备手持PC模式和AI会议助手功能,适应商务办公场景。售价方面,12G 256G标准版售价999元,12G 512G版售价10999元,16G 51G专用陶瓷版售价12999元,3月30日预售,4月16日正式上线。

可以看到,相比同行,华为折叠屏Mate x2的起步价为17999元,三星折叠屏Galaxy Z Fold2的起步价为16999元。小米首款折叠屏依然选择性价比路线。

自研芯片仍在早期阶段,C1只是个开始
发布会前,所有接受时代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都预测,小米发布的芯片无法与华为、高通、联发科发布的芯片相比。

达鲁伊咨询创始人马继华告诉时代财经,芯片是一个大概念,种类有几万种,CPU和GPU都是高科技处理器,不可能一蹴而就。

小米2017年首次发布的澎湃S1处理器是主芯片,搭载8核64位处理器和28nm制程工艺,当时发布的小米5C上就采用了这种工艺。之后,小米遭遇“巨大困难”,再也没有发布新一代处理器。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智分析了时代财经的原因。首先,芯片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而小米在芯片领域缺乏积累,工艺和架构不成熟;第二,2020年之前,小米在中高端手机市场没有取得质的突破,无法为小米的中端芯片提供足够大的海港。如果用在小米旗舰机上,会和高通芯片产生冲突,不利于获得

n data-stock-id="oqQCOM" class="stock-word">高通芯片支持;第三,手机厂商涉足芯片一般从高端做起,因为初期成本较高,有助于转嫁到高端手机消费者,三星、华为皆如此,而小米手机当时还主打中低端产品,无法支撑高端芯片研发,只能切入中端处理器市场,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战略性失误。


“在过去几年,小米可能在调整芯片研发策略,研发重点可能不是主芯片,而是门槛低、见效快且能给手机带来差异化的功能性芯片,比如图像传感器芯片。”林芝在发布会前对时代财经说。事实也确实如此。


对于以后,小米是否能研发出主芯片,目前尚无明确消息。不过,雷军在发布会上说,澎湃C1芯片只是一个开始,后续他们还会继续在芯片领域前进。



造车计划终确认,超过95%网友支持

发布会当天另一项重磅消息就是小米的造车计划终于被确认。


当天下午,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公司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发布会最后,雷军又回顾了人生中经历中的三次蜕变,“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都是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而在过去的两个半月,对我而言,又有一段迎接蜕变的新旅程开始了。”


雷军透露,2013年时,他去拜访过两次Elon Musk,当年就成为特斯拉的车主,开始关注电动车产业,过去七八年也投了10家电动车产业公司。这些年在小米高管会上,公司也偶尔讨论过几次,但直到今年1月15日,董事会才要求认真研究一下电动车产业。


但雷军一开始不愿意,因为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做车会不会分心?雷军说,这期间也有朋友劝他们造车,也有人认为,汽车行业投入百亿计,周期长,小米是外行,不应该造车。


雷军说,最后是米粉们给了他鼓舞。当晚发布会前,小米公司在微博上做了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


雷军表示,很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百亿级的投资,三五年才能见效,而目前小米有了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还要再增加5000人。小米有全球第三手机业务,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雷军说出了最豪气的造车宣言:“我们亏得起!”


雷军称,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会,经过了反复论证与慎重决策,终于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