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后,企业不增反减,整体向创业板迁移。'
这篇文章早就知道首次公开募股的原创性
作者|韩寒
2021年上半年已经收官,下半年的征程也在今天正式开启。资本市场上,上半年a股IPO审核也已告一段落,库存已新鲜出炉。
据IPO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a股共有215家公司会集,其中203家会集,IPO通过率为94.4%;5个暂停审议;驳回7例,驳回率3.3%(注:审议延期后重新开会,无论是否参加会议,仅计入延期,以下补充说明另作说明)。此外,有6家公司因自愿撤回材料或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审核而在会前被取消。
创业板上会企业数最多,深市主板过会率达100%
首先,从上市板块来看,上半年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最多。今年上半年,共有104家企业冲击创业板IPO,占此前会议总数的近50%;科创板紧随其后,有72家企业,占比33%。沪深两市主板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上海24家,深圳15家。但这也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审计标准不同,上市条件不同。
在科创板参会的72家企业中,65家企业参会,通过率为91.67%,4家企业延期评审,其中广东百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二次评审,福建汇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经复检后被否决(注:仅包含延期评审,不额外包含会议或否决状态),其余2家尚未更新。
此外,会前还有另外两家公司临时撤回IPO申请并终止审核,分别是安徽泰森木塑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中科英泰商业系统有限公司.
再看创业板,104家参评企业中仅有3家被否决,分别是上海灿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华夏万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江苏宏基节能新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率为97.12%。
此外,在上海欣巴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会议时间确定后,深交所上海市委按相关程序取消审议。
虽然深圳主板审核的企业数量最少,但没有企业被拒绝,参加会议的15家企业全部通过审核。此外,老浦黄金有限公司因仍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实而取消审议,普洱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在会前主动申请撤回申报材料。
最终,在上交所主板参会的24家公司中,有21家公司参会,但有2家被否决,分别是广州九恒条码有限公司和西藏云高科能源有限公司.一家公司暂停了审查。值得注意的是,被暂停审评的苏州华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因仍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在第二次会议前被取消审评,但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第三次突破,最终被否决。
此外,盐城
海普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申报材料被取消审议。上会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7家,通过率却下降2.4个百分点至94.4%
从整体来看,今年IPO审核情况较去年同期相比数量上有所增加,不过在过会率上有所下降。资料显示,2020年上半年,A股共158家企业上会,其中153家通过审核,过会率为96.8%,而今年上半年过会率下降至94.4%。
从今年板块分布来看,科创板上会企业72家(占比33.5%),创业板上会104家(占比48.4%),沪市主板上会24家(占比11.2%),深市主板上会15家(占比6.9%)。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今年4月份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形成主板和创业板的格局后,深市主板申报企业不增反减,对比去年同期来看整体向创业板迁移。
从过会率来看,深交所主板过会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创业板97.12%,随后为科创板91.67%,沪市主板最低,仅有87.5%。对比去年同期来看,除创业板通过率略有微升,其他板块均呈现下降,显示上会审核有所收严。
百济神州拟募资金额居首位,林华医疗三度闯关仍被否
而在上半年冲击A股IPO的企业中,不乏一些颇具看点的企业。
其中计划募集资金最多的企业是百济神州有限公司(下称“百济神州”),刚于几日前过会,拟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超过200亿元,居上半年募资金额首位。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已在美股、港股两地上市,若此番成功登陆科创板,将开创先河,成为“三地上市”第一药企。
不过,百济神州作为生物医药公司,伴随着生物医药的双十定律,即“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投入”,成立11年的百济神州暂未实现盈利,仍然处于巨额亏损之中。不过,也因为百济神州的情况也是大多数研发创新药的医药企业的现状及规律,并且百济神州也已在其领域有所成果并符科创板属性及要求,百济神州成功过会,距其A股上市仅一步之遥。
与此相对,上半年上会征程中也有三度上会仍被否的失败案例。
今年1月份,拟在沪市主板上市的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林华医疗”)被暂缓审议,3月份上会前夕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林华医疗被取消审议,5月份,今年第三次闯关的林华医疗仍然没有通过发审委审核。
深究其被否原因,或主要围绕在林华医疗盲目并购劣质标的,高毛利业绩难以持续,未来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上。由此看来,市场承受能力是存在限度的,证监会发审委对于IPO的审核也严格收紧,而这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及优化上市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