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教育部召开2018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批490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460多所高校建设了3200多门海量开放在线课程。超过600万大学生从海量开放在线课程中获得学分,5500万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参加了海量开放在线课程。我国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数量现已位居世界第一。我们3200多,美国2300,差了将近1000。我们有201个大型开放在线课程登陆国际知名课程平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颜屋表示,如今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我国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建设起步较晚,与世界最发达的高等教育强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今我国海量开放在线课程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颜屋还表示,到2020年,教育部要确定3000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公开课,“再确定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我们将累计推出1万门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同时,将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精品课程。他说:“用这两个万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颜屋表示,首批入选课程集中在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入选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代表了全国整体在线开放课程的最高水平。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建设一流大学。高校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入选课程共计344门,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大学为主要建设院校,占70.2%。
第二,大规模应用有利于大学和社会学习者。首批课程中,有78门课程入选学生超过10万人,占比15.9%。其中,国防科技大学《大学英语口语》学生入选人数超过98万,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学生入选人数近85万,北京大学《Chinese for Beginners》学生在国际平台入选人数达到45万。
第三,示范引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首批课程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第一”的基本理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加强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东中西部高校跨区域、跨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在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四是打造中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国际品牌。在国际知名平台上推出的国内12门网络公开课入选首批“全国优秀网络公开课”,将推动更多高水平大学精品课程在国际平台上推出,参与国际竞争。
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表示,由于海量开放在线课程的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未来北京大学将努力为每门课程增加海量开放在线课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