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板三周零一天,本质上是新股。所以在分析其操作策略时,视角还是偏向与新股相关的逻辑。
由于科创板新股发行短期仍然具备极强的稀缺性,因此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往往巨大。这直接透支了“首个交易日买入”策略的赚钱效应,使得该策略当前已基本没有获利空间,同时滋生了市场对于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做空情绪。
策略上看,尽管中期看好科创板引领中国经济整体转型的大方向不变,但从短期来看,投资者一方面可以考虑借道中签率更高的打新基金参与科创板申购,另一方面,对于有经验的投资者而言,可以考虑融券做空科创板首发新股。
中签收益太高!“首个交易日买入”已无赚钱效应
一是科创板IPO首日流动性溢价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直接抑制了“IPO首日买入”策略的有效性。
第二批2只新股8日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55.61%;第三批一只新股上市首日上涨366.5%。两项数据均明显高于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139.55%的平均涨幅。12日,Microchip Bio新股上市首日,电话竞价直接达到惊人的511.8%涨幅!
上市首日涨幅过大的负面效应是什么?直接抑制了“上市首日买入”策略的有效性。
第二批2只新股中,集合竞价涨幅均超过200%,开盘后均一度上涨,随后逐渐回落。虽然在第二个交易日再次上涨,但并没有超过第一天的最高价,在8月12日的第三个交易日,都跌破了第一天的集合竞价水平。
微芯生物的电话拍卖直接是当天最高价。根据最近的经验,这个价格很可能是股票中期的最高价格。这使得科创板的“首个交易日买入”策略一文不值。
另一方面,在首批科创板个股和25只科创板个股中,截至8月12日,首日最高价仅出现在5只个股,其余20只个股最高价出现在8月2日、8月5日和8月6日。这意味着,在上市首日买入首批科创板股票,肯定会给投资者一个赚钱的时间,让投资者卖出获利。“首个交易日买入”策略的胜率极高!
其次,根据市场规律,任何极强的市场一致性预期下的行为(尤其是由规则缺陷引发的一致性套利行为)均会出现极强的拐点效应。过高的打新赚钱效应明显不利于科创板后续行情的稳定,体现为两点。
一是开盘价过高,新股过于拥挤,容易导致新股发行过度严重,从而延缓科创板“注册制”的实际效果,不利于资本市场改革。
第二,“开板即是阶段高点”的现象广泛出现,容易引发市场出现一致性做空预期。
以证券借贷数据为例,科创板的证券借贷余额上升速度快于融资余额,且两者当前份额基本相当,而主板市场的证券借贷余额不足融资余额的零头。
理论上讲,保荐人和各种机构投资者中标后24个月不能卖出债券,可以大规模出借债券。因此,科创板证券借贷规模具有明显的扩张潜力。
个股实际情况符合上述预期。8月8日,就在
-word">晶晨股份、柏楚电子上市首日,其融券余额分别为1.69亿元和1.51亿元,分别比其融资余额高出7547.53万元和4333.06万元。而在此前,在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中仅有3只股票遭遇了同样的情况。散户如何享受中签溢价?考虑借道打新基金
由于当前“首发当日买入”赚钱效应基本为零,在不考虑融券做空的情况下,打新应是当前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最佳方法。但由于科创板配售比例偏向于机构投资者,因此普通投资者与其依靠自身沪市股票仓位打新,不如借道打新基金。
据广发策略戴康测算,假设打新基金平均规模1-3亿,获配比例80%,根据科创板上市首日表现不同假设,基金盈利水平大致如下:

科创板当前上市首日即开始下跌,是否适合融券做空?
从近期情况来看,由于监管层对于科创板两融关注度较高,因此普通投资者融券做空,后续可能会出现一定制度限制。因此融券做空可能会出现额外风险,同样应当注意。
“首发当日买入”不赚钱的格局何时才会改变?
从目前来看,加大科创板标的供应量,冲淡投机需求,是改变当前供应紧张格局的最好方式。因此预计9月初第四批科创板新股10-15家上市时,相关格局可能会出现明显改善。
现将截至8月9日,科创板拟IPO项目进度统计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