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森林里,离最近的小镇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它富有而艰难,贫穷而美丽。它是中国书籍中记载的一个小镇:黑龙江和伊春。燕子,飞向东南——似乎是每一个成年森林孩子的命运。但我回来了。”茫茫雪原上,胡杨留着长长的黑发,露出冷得通红的脸,在镜头前轻声告诉她。
她说话轻柔缓慢,笑容温暖甜美,略带不自然的播音声音透露出她的些许紧张。此外,被网友称为“小作文”的文案让人想起了学校里被叫到讲台上读范文的女学生。总有人在评论里问她:“你真的是东北姑娘吗?”
其实在大学之前,胡杨从未离开过东北老家。四年的城市学习生涯一结束,胡杨就像一只归巢的小鸟,迫不及待地飞回了她的森林。她采集蘑菇,种植菌类,开拖拉机,用短视频记录下山里的每一棵草和每一棵树,以及四季的每一份蔬菜和饭菜。这个对自己来说似乎“普通”的女孩,现在成了@林区的胡杨,为Tik Tok赢得了数百万的赞誉。她说她想把大自然给黑土地的礼物带给更多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
说起小兴安岭脚下的伊春,胡杨很自豪。这里是她眼中的“宝藏小镇”和“红松之乡”,山好、水好、空气好,一年四季蓝天白云,自然环境是全省数一数二的。但是在当地人眼里,这个地方不属于年轻人。“去镇上走走,即使是80年代以后,我也很少见到它。大学毕业后大家都走了。”胡杨说。这既是宜春的困境,也是整个东北人才流失的缩影。没有产业支撑,城市的民生工作无法吸引年轻人;没有商业土壤,很少有人回国创业。在200多个村子里,胡杨是唯一留在家里的90后。村民们世世代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没人想在网上卖东西”。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只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整天在家里晃悠。她听到一两句话,说:“她会死吗?”和“不值钱?”。
但是胡杨不在乎。她一直是一个自己做决定的女孩。谈及大学生的首选就业方向,胡杨一口气报了“公务员、教师、考研”,但她从未考虑过“上班”这个选项。她见过工作的人。高考后的暑假,她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旅游。在北京的地铁里,白领们背着包在换乘线路之间跑来跑去,在早高峰时间挤进拥挤的车厢。这不是她向往的生活。
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所以她选择学习文学。在作家中,她最爱新疆的李娟。李娟写的是阿勒泰的牧场和向日葵田,写的是农村的平凡生活。他对乡村的眷恋让胡杨感到心酸。但是她没有成为作家的天赋。“如果我早几年被送回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正是短视频的流行,让她看到了创业的方向,决定走上内容电商的道路。
一个人,一个鼎,胡杨独自开启了创业之旅。走在家乡的大山里,她常常想起语文课本上的那句诗:“一片森林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人少的那条,这决定了我的一生。”
松子、蘑菇和木耳
夏天被树覆盖,冬天被银覆盖。穿过森林,鸟儿啁啾,松鼠跳跃。在网友眼中,胡杨仿佛生活在天堂,过着电影《小森林》里无忧无虑的生活。 pgc-image/ef8b24d6069449fca26abde3d5494939" />曾经,胡杨看见的也只是自己镜头里家乡的自然风光。虽然生于斯长于斯,但她现在才知道,以前的自己,离真正的生活太远。拍抖音以来,她开始学着“重新凝视家乡”。在一片正在收割的大豆田里,胡杨感叹道:“没有云的时候,天空很远、很蓝,但是大家都在干活,没有人抬头看天。”
小的时候她也进山,那时不知人间疾苦,只知道玩。现在再去山里跟着人家收松子,她心惊胆战地看着乡亲爬上三、五层楼高的红松打松塔,再一起打包用马车运下山,“累得半死”。林子里不仅有美景,还有草爬子,也就是吸血的蜱虫。草爬子的嘴带钩子,会叮在人身上,要火烧才能弄下来。进一趟山,身上得带五六个出来。被它咬了,还有可能得“森林脑炎”。

当学生的时候,和所有城市里的人一样,胡杨体会不到“靠天吃饭”的感觉,关注天气,顶多只是想知道出门带不带伞。现在下雨,胡杨担心的是山里的蘑菇。下少了,长不出来;下多了,会“涝圈”,化没了。去年9月,一场罕见的台风来袭,河水上涨,胡杨家几万袋秋木耳只摘了一茬,就全都被水冲走了。一条视频里,在被洪水淹没的木耳田前,胡杨红了眼眶。
胡杨说,她想用抖音记录真实的家乡,真实的生产生活,以及食物背后种植、采摘、劳作的人。她以前更像是游子,“家乡”对她来说只有放假的夏和冬。现在,她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到,自己和这片黑土地在“同呼吸,共命运”。
用抖音为家乡打开一扇窗
刚来抖音的时候,胡杨预估自己粉丝量的天花板是一二十万。她觉得自己的内容“很平”,没有爆点,吸引不了太多人。对乡村生活习以为常的家人也这么认为。她想拍姑姑腌酸菜,姑姑觉得很奇怪,说“这有啥好看的”,不肯出镜。最后视频换了妈妈出镜,意外获得了6.2万点赞。
就这么“佛系”地拍着日常生活,粉丝量突破第一个“十万”,胡杨用了8个月。突破第二个,只用了8天。彼时,她拍了日落时分的五花山,配上标配“小作文”,视频意外小“爆”了一把,获赞34万。网友们兴奋地发现了这个宝藏女孩:“一股清流!你的声音可以融化小兴安岭的雪。”
回想起粉丝疯涨的那几天,胡杨觉得很“梦幻”。她的评论区不断涌进留言,说想去她家乡游玩,想买东北特产,催促她带货。那时她的营业执照还没有办下来,她让网友们“再等等”。当月,胡杨上架了自家种的木耳,几千斤木耳很快卖空。粉丝的热情让她感动,父母也很高兴,连说来年多种一些。
胡杨的榛蘑卖得也好。榛蘑就是“小鸡炖蘑菇”里的那个“蘑菇”,雨后山上就会长。村里人想吃了就自己上山采,没有固定收蘑菇的人,也从没有人想过卖到山外。去年有洪涝,蘑菇特别少,胡杨和家人上山采了一些,又走了几个村去收购,两三个月收了几千斤,为百十来户人家带去了额外收入,大家对这个“赋闲”在家的大学毕业生刮目相看。后来有人在抖音上刷到了胡杨,说她成“网红”了。
胡杨想遵照四时流转,秋天卖松子,冬天卖秋木耳、干蘑菇,来年春夏,她还想卖沙棘、蓝莓。评论区总有人“点菜”,问她要大米、大酱和酸菜,她说都在考虑。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丰富商品品类,跳出村庄里的熟人社会,开发更多农副产品。她的野心不小,想要“立足伊春,辐射周边”。在她眼里,家乡到处都是宝,物产丰饶,在山里静等着人们去开发。等产业做大了,她要雇更多人筛选、打包,让乡亲们都享受到互联网的普惠。


相比于好销量,网友对家乡的关注让胡杨更有成就感。她希望自己的抖音能为家乡打开一扇窗,让更多人发现小兴安岭这个“深闺中的姑娘”。她拥抱土地,也相信土地会回馈世世代代辛勤付出的人。正如她在一条短视频中所说的:“我相信,广袤的森林会接纳我的,一如接纳我齐鲁大地而来的祖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