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国外成功的创业灵感,创业的灵感或动机

悉尼有两个标志性建筑,一个是悉尼歌剧院,另一个是悉尼海港大桥。这两座标志性建筑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任何去悉尼的人都会在这两座建筑的背景下拍照。

悉尼海港大桥于1923年开工建设,1932年竣工。完美的钢架桥支撑了100年的交通。桥除了外观坚固美观,更重要的是桥的前瞻性。1923年建桥时,据说悉尼只有5辆车,但这座桥实际上是一座双向八车道宽体桥,有两条铁路线和两条人行道。这座桥在1932年通车后,有人说它太宽了很久。回顾今天,我们发现这座桥的建造者视野开阔。

关于这座桥,有一个旅游项目,很多去悉尼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叫做BridgeClimb悉尼项目。从桥底,游客可以沿着钢架结构蜿蜒而上,爬上桥顶,看到悉尼港的全貌。如果你在黄昏时分爬上去,还可以看到海湾里壮丽的日落。

这个项目听起来是一个风险特别高的项目,但是经过实践经验,你会发现它的安全系数甚至超过了平地行走。项目的爬行路线经过精心设计,两边都有扶手,从头到尾都有安全带。从安全扣滑入安全索的第一步开始,安全扣必须转身回到起点后才能松开。一路攀登的旅程并不陡峭。按照中国的安全标准,根本不需要安全带。私底下,我认为履带一路系安全带是不允许挣脱的。首先,是为了安全。其次,它可能会防止另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从桥顶跳下去发生事故(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每年都有人跳桥自杀)。自1998年该项目启动以来,许多名人都爬上山顶拍照,这让普通人也开始攀登。截至目前,已有近400万人参加了BridgeClimb悉尼站的活动。

这个攀登项目的建立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创业故事。最初的灵感诞生于1989年,创始人是保罗凯夫。那一年,他在悉尼领导了世界青年领袖大会,并安排了攀登悉尼大桥的项目。当时,这需要特别批准,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项目。但Cave能从攀登的兴奋中看出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项目,并决心把它变成一个常规项目。然而,他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太多的阻碍,比如与各级政府和民间团队的谈判,爬桥人的安全,爬桥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桥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

Cave花了十年时间解决这些问题,但他坚持了下来,终于在1998年10月1日开业。到这个时候,他已经在这个项目上花了数百万美元。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靠谱的项目,不可能赚回钱。但事实证明,这个项目确实抓住了游客的痛点。谁不想爬上桥顶看看悉尼的全貌?因此,尽管费用高达每人300澳元(约1800人民币),但参与者仍在争先恐后。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项目细分为全尺度攀爬、体验式攀爬和快速攀爬。2012年有专门的中国导游爬桥,说明爬桥的中国人一定很多。所有的攀爬都有导游和教练的跟随和解释,你的行为也受到监督,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整个攀登大约需要三个小时。其实按照正常的爬行速度,一个小时就足够整个行程了,但是通常前面的人都是走走停停,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所以整个行程就变成了慢三个小时。

爬到山顶后,我们觉得一路上没有冒险。这是一项枯燥的活动,不能称之为冒险。但是如果你不爬,你总是会感到失落。到了悉尼,怎么能不爬到桥顶去看一看呢?就像在巴黎,你不会爬埃菲尔铁塔

,会留下很多遗憾。这个项目,正是利用了游客的这种心理。


刚开始的时候,悉尼政府一直反对这个项目。当这个项目火了之后,政府突然发现这成了悉尼的一张名牌,就开始对项目各种支持,每年主动化大量的钱帮这个项目做广告。而项目本身,实际上是私营的,Cave在坚持了十年创业之后,后面这十几年真是赚得满盆满钵了。



如果把这个项目当作一个创业项目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项目满足了创业成功的几大要素:1、一个好的创业点子;2、一个对这个点子极其热爱的人;3、这个点子直接击中了客户痛点;4、着力解决这个点子可能带来的其他负面痛点和问题(安全问题、大桥保护问题);5、用名人攀爬给项目带来爆款效应;6、赢得政府的支持和鼓励;7、创始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8、持续优化的运营和围绕项目核心的扩展。满足这些要素,创业就几乎不会不成功。这对当前中国大量心浮气躁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借鉴。


我攀爬上大桥顶部的时候,刚好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洒在海湾对面的悉尼歌剧院上,歌剧院像五班莲花一样开放着,散发出迷人的姿态。这样美丽的景致,加上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创业故事,让我觉得人生总会遇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