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边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和科技基金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年度科技经费=上年结转至当年=当年支出余额
(2)当年支出=当年内部支出资金转入其他单位
转到其他单位的经费可以是学校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甚至国际机构,不是我校的实际支出项目。
内部支出经费=人员劳务费、业务费、固定资产购置费(仪器设备不动产等)。),税金,管理费和其他费用
在教育部的统计中,后四项也叫‘其他基金’。
一般来说,科技经费类似于学校预算,单看经费总额意义不大。因为年间有很多结转项目,也有资金转移到其他单位。学校的最终预算必须看当年的实际支出,科技经费也需要看学校当年的实际支出(不含调入单位)。很多排名机构对这一点比较迷茫,所以科普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一些排名机构将教育部形式的企业资金误认为是一所大学的整体企业资金,实际上只是企业资金的一部分(因此,有些大学会波动较大),所有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资金=拨付资金-政府资金-其他资金,这是解读上的一大误区。
以下两组详细数据分别是2014-2016年一流大学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和211所高校2014-2016年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前50名。
目前,高校在我国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得到高校的批准。很多有实力的高校每年占总经费的50%以上。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要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经费是必要的物质基础。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科研经费的多少是一所大学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标志,也是教师科研活动的直接体现。
科研经费越多,一所大学的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就越多,与科研经费数额成正比。因此,科研经费的内部支出也代表着一所研究型大学的综合实力。
来源:网络论坛(网友:建国)
关注“大学与科研”,获得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