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校企合作方案计划书 合作方案计划书模板

一、实施背景

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职场式”人才培养模式,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批高水平培训基地,我院创新校企合作,与武汉钟会程菊科技集团、Suning.cn、合肥悦木清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特别是与武汉钟会程菊科技集团的合作,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报告如下。

武汉伟创聚盈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软件产品开发的高科技公司,承接国内外软件开发外包,为电信、教育、电力、金融等提供各种IT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光谷创意基地,并已在10个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为40余家高校客户提供服务。

为充分发挥公司作为行业内领先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外包培训服务机构的优势,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实习、实训、就业等特点,结合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现有优质资源,我院与公司自2017年起达成深度合作协议,以合作办学订单班的形式,在业务部门联合成立电子商务专业。

二、校企合作实施内容

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学术与产业管理、综合培训、招生就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学校、学生和企业开辟良好的双赢局面。

(1)合作模式有创新

采用“五对接”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发挥双方优势。具体内容如下:课程标准匹配岗位标准,课程内容匹配工作内容,综合素质匹配专业素质,培训环境匹配职场环境,专业教师匹配企业专家。通过“五个对接”,高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更加深入。

校企合作的五大对接

1.课程标准对接岗位标准

通过对区域内电商企业的深入走访,校企双方进行岗位调研,确定电商专业的技能方向和对应岗位,按岗位细分典型职业活动,再确定专业课程,最终构建“公共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企业职业导向培训综合实训”的课程标准和体系。

2.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联系

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总结每个需求对应的技能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设置课程内容。同时,按照课程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技能储备阶段”、“技能提升阶段”和“技能培训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门实训课程,其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相匹配,做到学以致用。

3.综合素质对接专业素质

学生除了要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为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企业职业导向”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职业礼仪、沟通表达、适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4.培训环境与工作环境相联系

根据电商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学校和企业都建设了能够模拟实际工作场所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学生以员工身份上岗,接受企业式管理,完成与电商行业相关的实际任务。这不仅方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

>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跟踪企业先进技术,学院每个寒暑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培训,了解典型工作岗位,亲自感受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二)人才培养模式有创新


校企双方在充分融合双方教学与实践优势的基础上,创立"BMC"生态链式人才培养模式。B(Business),即商业公司及合作企业,根据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逆向工程式"进行专业的建设,引进企业的商业项目用于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企业提供技术专家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M(Major),即专业建设,将企业的商业项目和技术专家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训、学生创业,学院派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施和运作商业项目,使学生在校期间即拥有职场式工作经验。C(Company),即用人企业,学院培养的专业人才输送到对口的用人单位及企业实习就业,用人企业将学生技能和素质优势与不足反馈到学院,提升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另外,由用人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带商业项目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实践。


"BMC"生态链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企业方在多年的企业运营、与多所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中积累了课程体系与教程研发的经验与独到的思路,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自2008年创立以来积累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校企双方基于"逆向工程式"的课程及教材研发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课程研发思路、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遵循能力模型的原则、依据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设计模型等原则,共同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专业课程的开设与改革。


(四)教学管理体系有创新


在教学管理方面,企业方把企业中惯用的日常工作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等企业管理经验运用于教学管理岗位标准化,制定了日常教学标准化手册。标准化手册分职责、事件、步骤、规范、标准,要求所有教师都按照标准化手册执行。日常管理通过日报表、周会议、月总结相结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授课能力和日常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报表体系


(五)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有创新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培养、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方式,积极推行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


图4.工学交替计划安排表


三、成果成效


(一)拔高学生技能水平


校企双方开展职业仿真模拟及真实项目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每个学期开展至少2项仿真模拟实践项目,通过模拟项目提升转化了学生理论应用的能力,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实际运营。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企业方向学院派驻企业讲师团协助学院共同对校企合作班进行管理,参加学院学工会议,学习学院相关学工管理制度,同时将企业方多年校企合作学工管理经验融入我校学工管理体系。


为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团队感,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企业方每学期最少设计组织4次丰富多彩的月主题活动,如开展"互联网+"伟创聚赢杯主题学生活动等。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三)提高师资"双师素质"水平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促进合作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方利用寒暑假为学院开展企业实战"双师型"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通过企业游学、行业专家分享、实际生产企业走访、项目实践、赛训融合、专业技能提升等,我院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师资质量,提高了"双师素质"水平。


"双师素质"培训班


(四)打造企业与学生双赢的招聘就业模式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建立"校中企""企中校",企业方从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案例教学、企业元素课程、到毕业教育可以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企业需求的知识与技能等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掌握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学生进入企业后归属感增强,忠诚度高,工资收入高,职业规划清晰,流失率低,同时减少了企业人才培育成本损失,用人单位也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打造企业与学生双赢的招聘就业模式。


四、体会与思考


我院通过和企业方的精诚合作,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将企业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将生产环境纳入到综合实训中,将职业素质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了深度产教融合。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仍有需要努力提升和改进的方向:一,加大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水平,紧跟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职场工作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技能。二,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等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各方合作的积极性,激发校企双方师资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作者: 朱江波 张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