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什么是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者的级别分类

作者:彭帅

各位乡亲们,大家好,创业融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整个行业正经历资本寒冬,融资感觉越来越难了。在融资各个环节,由于很多创业的小伙伴因为没有经历过融资,因此对一些事物,产生认知上的误区,例如:融资不顺,我以为如何如何,早知道这样,我就如何如何..等,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因此这个系列文章主要目的便是带你破除“我以为..."了解融资的必备知识。

我想.

一、投资机构内部层级与我以为误区

比如“眼下机构人员名片上五花八门的头衔让一家拟上市公司董事长找不着北:把一张张挂着“高级副总裁”、“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等不同头衔的名片握在手中比了又比,还是分不清谁是领导,只好对“高级副总裁”夸了句:“这么年轻就做到高管了,有前途啊!”可旁边的董事总经理闻言脸却立刻沉了下来。几乎所有的行外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在一群拥有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总监、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等不同职级的人群里打转,常常因搞不清楚状况而得罪机构团队甚至误事。

因此带你看看,基金内部职级和误区,国内风投基金常见的为三类;

1,公司类型基金(大型公司投资部);

2,政府和银行基金;

3,独立风险投资机构

本段主要分享独立风险投资机构的VC/PE排名,分为合伙和公司。

公司型机构;

目前国内大部分机构以公司形式存在,组织结构一般有5-7个层级。比如企业管理水平;合伙人(组织最高领导人)、董事总经理、(3http://www . Sina.com/)、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副总裁、投资经理/分析师。机构之间可能有差异。(公司型排名来源于外资银行排名,属于进口产品)。

机构里的职级区别与企业里的行政职位,在机构中,头衔更多代表为一种职称,一种层级。比如XX董事总经理,非机构最高负责人,一般在机构内部负责一个或多个部门,例如,XX管理部总经理

目前国内合伙机构也在蓬勃发展,其特点是比较扁平化。级别是合作伙伴、副总裁和投资经理/分析师。公司型、合伙型职级设置如下,部分机构设置了副总监职级(简称D)。(在投行,职级烟火耀眼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连业内人士都对行业内的职级感到困惑。).

合伙型机构;

机构等级

下图机构层级

当许多创始人出去筹集资金时,他们习惯于寻找机构合作伙伴(想想这里破除一个我以为误区;)

要直接找合伙人级别进行交流,或找某某董事,总经理,董事长之类。通常来说,人们潜意识默认为的一个常识为;自上而下推动会更容易,阻力小的多,毕竟领导交代事情,下属执行好了。潜意识地以为:

1)合伙人大领导;所有行业都懂;

ong>3)直接与合伙人&大领导;面基能减少投资决策时间提高效率;


4)直接与合伙人&大领导;面基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起死回生;


这种“自上而下推动”的我以为想法放在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是大概率好使的。但用在风投机构内,尤其决定投不投这件事上可能不那么好使了,也许你会问,不是大领导吗?咋说话不好使呢?我想分享的是;大领导在机构中其他事肯定好使,但真金白银决定投不投一个项目,却需要经过机构内部一整套完整方法论、流程、机制综合评估而定,比如机构中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就是把投资最后一道关卡的。


为什么?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投资机构旗下基金的钱,不是自己的,而是LP出资人的钱,LP为什么要将钱放到投资机构里?自然是希望利用机构专业人士的专业性让钱生钱了,钱要增值自然要经过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论证,而不是拍脑袋,这点想必大部分人都会认同。二是机构合伙人在这些基金中自己最少也投入了1%资金,如果投出去的项目赚了,那么按照约定;机构会分到20%的利润分成。简单点说,风险机构的属性是,LP出钱,GP出力,赚了钱大家分钱。利益休戚与共。


做一个总结;机构的钱大部分不是自己的,虽然自己看起来只投了1-2%,那也一笔不小的钱,然后投到的项目赚了,机构可以分润到20%,如果你是某机构合伙人,你会随意拍板一个项目吗?你会随意插手一个项目让其绕过一个科学的论证流程机制吗?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某某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投你,背后的本质还是看你牛不牛,的项目够不够优质,而不是因为咱们认识某某合伙人,和其关系如何如何...

因此,要破除的一个误区便是;如果创始人自己不牛,项目不够优质,想通过找某某合伙人来搞定融资,大概率是不那么好使的。打铁还要自身硬。


二、资本市场30个打死不投的项目原因

1,非大赛道,缺乏想象空间,回报率低项目的不投,(指如天花板很低的行业,比如烟酒店,它仅仅是一个小而美的生意。投资人想找市场预期超10亿美元机会)。至于几千万,几亿十几亿,就是一个生意。难以做上市或者被并购机会不大,所以风投一般兴趣不大)。


2,发展节奏比较慢的公司不投。(也许是行业特点使然,比如之前我国芯片产业,技术积累动辄十几年几十年,而资本管理的钱,时间是有限的,6-10年左右,钱等不起)。


3,数据作假的不投(不可否认,生活中咱们大部分人都喜欢吹牛,但数据最好不要吹牛,要落到实处,数据一旦被发现造假,资方大概率不会投你了,甚至在资本市场你的信誉可能消失殆尽,毕竟资本市场这个圈子其实也不大,一传就传开了)。


4,缺乏竞争优势不投(竞争优势这个东西,有几种理解,比如门槛低,谁都能做,没有壁垒,有钱谁都可以挑战你,或者没有核心技术等等之类)。


5,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不投(如投机取巧,比如一锤子买卖)。


6,只有技术,没有应用不投(如VR技术,现在现实中的应就不多)。


7,造血能力差或没有造血能力的不投(说白了是盈利能力不强或者一般,企业要活着只能靠资本续命,而续命却看不到什么价值)。


8,创始人没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不投(现实中大量企业倒闭,根源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创始人认知没能与时俱进地与外界客观事物发展同步,造成了信息缺失,而与时俱进地与外界客观事物保持同步,需要的是持续学习能力)。


9,创始团队有明显短板的不投(这里的短板可能是缺乏核心能力的联合创始人,比如创始人不懂技术,你至少要找个懂技术的联合创始人吧,比如创始不懂营销。也可能是创始人能力有短板,)。


10,没狼性的不投(所谓狼性指欲望,源动力的东西,)。


11,重资产的不投(重资产投入,大部分投资人均会条件反射般地避开,毕竟重资产意味着高风险)。


12,没有经验的不投(指你可能只看到了一个新行业的趋势,但这个行业里的深度矛盾,你却不了解,也就是常识你不知道,就是有了广度,没深度,)。


13,业务存在高风险不投(比如涉及灰色领域,比如有可能违反法律,走在钢丝上,耳熟能详的P2P就是例证)。


14,赛道已经有头部公司或融资轮次非常靠后了的不投(比如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一个行业,觉得机会很好,你也够得着,但可能不知道或知道这个行业已经有一家或几家融资轮次达C轮以后了,但你仍然选择无视,如果你的情况属于这类,那就要慎重了)。


15,从0-1、没有验证价值需求的不投(这个比较简单,很多小伙伴觉得XX机会不错,然后写了份商业计划书就出去找融资,投资人就问你,你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就是你的价值需求,你需要证明价值需求是存在的,这是所有创业的开端)。


16,不投二流团队(二流团队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话说;“就是凑拢班子”。随意拼凑了个创始团队,核心创始人在自身领域没有深度,不强,我们知道,好的东西大概率是牛人做出来的,人才是企业根本)。


17,创始人年纪太大45岁以上或年纪太轻不投(个人判断,年纪太大,不投的原因一是担心精力不足,二是思想僵化,落后,或者保守。年纪轻嘛,可能用所谓俗语;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来形容不靠谱的担忧)。


18,没上过大学的不投(可能担心知识底蕴、认知广度、视野不够、人脉不够)。


19,夫妻店不投(夫妻店,嘿,类似近期网上沸沸扬扬的当当网一样)。


20,毛利率低的项目不投(毛利低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需要资本持续输血)。


21,认知水平低的创始人不投(和之前所谓没上过大学的不投类似,但是这里指创始人广度不够,只有深度,好比行业经验很丰富,但对行业未来趋势缺乏了解)。


22,自律性差的创始人不投(自律性差,说明连自己都管不好,管中窥豹,要管好公司那够呛,)


23,不熟不投(这里有三层含义;首先投资人和创业者互不熟悉,对对方都不了解,即所谓天使投资人投熟人。其次投资人对你的行业不熟悉,很多投资人就专注于1个或3-4个赛道。最后;也许认为创业者对行业不熟悉。)


24,不会定战略的CEO不投、不懂产品的CEO不投、不会带团队CEO的不投、不会算好账的CEO不投(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说到)


25,创始人不和睦、没有决断力、股权架构不合理的不投(比如核心创始人间个个都是牛人,谁也不服谁。或理念价值观不同,决策效率慢,决策经常扯皮。比如股权不集中搞类似政治那一套相互制衡,美名其曰,民主决策)。


26,盲目乐观或封闭的项目(过于乐观或封闭会使得你错过或觉察不到很多关键信息,使公司面临极大风险)。


27,严重依赖资源型的项目不投(过度依赖资源,短期内是优势,对长期来看,做大做强发展来看是不利的)


28,不投为了风口而风口的项目(专门追风口者,是投机取巧。而借风口者是取势。有本质区别)。


29,创业没激情的不投(激情这个事吧,大部分创业者都有激情。少部分比较冷静)。


30,不务实的创业者不投(比如整天谈趋势,整天吹牛,落地方面差强人意)。


31,人品不好的不投(三观正,人品是根本,比如弄虚作假事情不要做,要有底线)。


32,心理素质不好的不投(比如现实情况不如预期,客户对技术不买账,技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更糟糕的是;又发生经济危机了。心理素质不好,真的会让人崩溃)。


33,创始团队不全职的不投(三心二意,不专注难以把事情做好)。


34,女CEO不投(这个应该比较有争议的,或许和女性天生比男性感性,或许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的话,她们会感觉家庭重要性高于事业,这对投资人来说是一个潜在风险)。


35,一心想着挣钱的创始人不投(比如想着一开始怎么挣用户的钱,而不是一开始怎么让用户满意更重要,意思是说创始人格局小)


36,不是刚需不投(不是刚需,反过来说,顾客并没有那么需要你的东西,痛点不够痛,一开始的价值需求打开方式不对,后面发展什么的就别想了)。


以上。


以下是作者收集的投资机构资料包,内含机构名称,介绍,专注赛道,投资轮次,联系方式,及百名天使投资人和机构大佬联系方式。


需要机构资料包的朋友,请帮忙点个赞、回复下或者扩散下本文。然后私信联系作者留下您接受资料的邮箱,可获得您所处细分赛道创投机构详细资料包;内含其专注的赛道,投资轮次,联系方式等,有项目可直接给对方投递商业计划书,私信留言格式按:邮箱:XXX,行业XXX


如果你正在融资或将来准备融资,希望这个系列文章和资料对你有帮助。


我是帅彭,嘿,读读书,看看报,不时分享些读书感悟,闲时分享有关企业融资、战略、战术、管理、组织、人才、文化,营销等相关领域经验知识,感谢优秀如你,能看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