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跨行业太难了 跨行业发展的企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刘伟

一则融资消息再次吹响同城货运市场大战的号角。近日,同城货运平台打车宣布完成由交银国际和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CMF)联合牵头的近1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考虑到此次融资是在首个数字货运公司满帮集团下架的背景下发起的,快狗融资的目的不言而喻。

从行业结构来看,快狗出租车和拉货可谓同城货运领域的一大亮点,它们在同城货运市场的较量更是难分伯仲。然而,随着跨市干线巨头的介入和滴滴货运的抢滩入市,同城货运市场的“双雄”格局再次发生变化。现在因为先上市的滴滴和满帮已经下架,还没有上市的快狗显然找到了新的扩张机会。

货运双雄格局受冲击

随着最后一波O2O的兴起,互联网创业者见证了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崛起,他们都盯着空间巨大的货运市场。后来,货拉拉、58快递(快狗出租车前身)、特快专递、蓝犀牛等300多家公司相继进入市场,打响了“互联网货运”的“百团大战”。

2018年后经过激烈的角逐,到了2018年同城货运市场只剩下了两家货运巨头,一家是货拉拉,另一家是与香港货运公司合体后的快狗打车(前58速运)。在同城货运市场短暂休战,因为两家公司背后都有巨头,他们之间的竞争很难输赢。

然而,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同城货运市场再次火热。2020年6月,滴滴将滴滴货运带入市场,并在随后的6个月内完成了15亿美元的首轮融资。新开业的滴滴货运延续了滴滴快速扩张的战略,上线仅三个月日订单量就突破10万。滴滴处于来势汹汹的状态,横跨城市干线的货运巨头也很大方。同年,满帮在同城推出了自己的货运平台,随后融资17亿美元。攻击性攻击的意图不言而喻。

随着滴滴货运和满帮的入局,货运市场由双雄并立演化成了四大巨头。从滴滴方面来看,货运市场的双边特性使得这个市场的效率更有提升空间,滴滴在人车匹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个词条对于现有玩家来说是一个降维打击;从满帮集团来说,占据了90%以上的城际货运市场。进入城际货运市场后,可以充分发挥短途和长途货运的协同优势,进一步强化其在货运市场的主导地位。

据顺丰快递在不过,盯上这个市场的远不止滴滴和满帮两家,一直低调的顺丰也是觊觎者之一。,披露的信息,其货运品牌顺路在同城注册司机已超过71万人,日均司机达到近20万人,影响力与日俱增。

加速募资为哪般?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巨头们融资上市的步伐越来越快。早在满帮集团上市前,海外版的霍拉拉、快狗就曾报道过上市消息,但被满帮以各种理由抢走。现在快狗自然需要制定新的融资计划。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在首先,受监管影响同城货运领域还未上市的公司,将不得不调整上市计划。的规定,所有在境外上市的100万以上的互联网公司注册用户,都需要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安全审查。在安全审查期间,

平台需要暂停新的用户注册和投融资活动,这意味着无论是货拉拉还是快狗想要上市,都必须过这一关。


在这种情况下,未上市的货运企业或将不得不调整上市计划,转而在港股上市或寻求融资暂缓上市计划。从目前来看,货拉拉或将选择前者,而快狗则选择了后者。根据近期披露的消息来看,货拉拉高层正在就在港上市的可能性做评估,但仍不排除赴美上市的可能。而快狗则加紧募资备荒储粮,准备迎接外部的挑战。


至于为何各平台争先恐后的要上市,或许与行业目前的烧钱体质分不开。同城货运市场的毛利本就不高,即便是以平台模式起家且具备绝对市场地位的满帮,目前的毛利率也仅有49%,处于烧钱之中的货拉拉和快狗毛利率自然很难比得上前者。


其次,抢夺市场也需要新的投入。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目前各大平台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地搞补贴大战,大战的结果就是亏损进一步扩大。为了保持甚至扩大市场优势,接下来巨头只能通过吸纳新的融资来换取增长。据悉,快狗本轮融资将会有相当比例的资金,被用于加大在重点区域的资源投入,以及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等。



数字货运加速演进

事实上从整个行业来看,最近几年从同城货运行业跑出来的龙头,正在从各方面推动平台向新的方向演进。


从融资方面来看,过去一年行业内的满帮、福佑卡车、货拉拉,以及新入局的滴滴货运,都拿到了融资。其中,满帮、货拉拉拿到的融资均在百亿级别。仅以数额来计算,数字货运领域的融资规模就超过了行业过去五年的总和。


显然,从车货匹配的万人坑里面爬出来的龙头企业们,所面临的仍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局面,因此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上市仅是一个里程碑而已。并且,随着众多头部企业纷纷走向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未来增长动力、增长空间、盈利能力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各头部企业纷纷开始探索边界,使得过去的细分属性越来越模糊,正面交锋则愈演愈烈。


首先,同城、城际货运界限日益模糊。从同城货运巨头货拉拉上线长途大货车,到城际干线货运巨头满帮入局同城货运种种迹象来看,过去从细分领域跑出来的龙头们,正在从过去的细分货运平台走向综合性数字货运平台。


其次,从非计划性走向计划性。当前来看,数字货运平台当前更偏向于临时性整车渗透,而计划性整车在整车市场占据了70%的份额,想象空间显然更大,这也促使各大平台加速进入计划性整车市场。比如,满帮集团曾收购过志宏大车队,探索自营车队管理;福佑卡车则直接去掉信息部,自己下场管理车队;快狗、货拉拉也在社区团购、餐饮连锁以及超市等B端业态广泛试水。


最后,从追求订单规模到生态构建。之前数字货运平台通过连接货主端和司机端,实现了货运的线上化,极大地提升了货运资产(卡车)的使用效率;如今随着平台的增多,各大平台都开始围绕着车辆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构建生态壁垒了。比如,货运平台通过接入加油站、4S店、金融支付等卡点,不断强化其对货车的把控度,并进一步拓展更具想象力的货车服务市场。



精细化运营或成未来主轴

随着越来越多平台的介入,货运平台想要依靠单一的车货匹配方式入手,已经很难取得差异化的优势了。与此同时,货运平台过去借以仰赖的价格战,伴随着司机端、货主端以及监管层的多方博弈正在遭遇新的发展瓶颈,这种情况下精细化运营已经成了行业共识。


从司机端来说,供给端的变化迫使平台必须改变运营规则。过去货运平台的粗放发展(如定价不透明、利润低),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卡车司机参与行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随着60后、70后一代中年卡车司机的退出,高危又辛苦的卡车司机行业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根据交通运输部显示,近三年来我国货运卡车司机的数量,已经从2018年的2100万,下降到了2020年的不到1800万,飞速下降的卡车司机,正让货运行业仅存的运力变得愈发珍贵。对于平台来说,想要在吸纳运力与盈利之间取得平衡,就必须进行精细化运营。


从货主端来说,货主除了要求货运价格清晰之外,对货运服务本身的体验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大打补贴战,结果就是平台补贴很多,但用户留存度却很差,另外高补贴之外司机的利润被压缩,导致司机端服务体验下滑,导致线上货运行业评价不好,进而又影响到货主端的消费,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对于货主端来说,除了清晰的定价之外,还需要平台提供专业性强的特色服务。


最后,从监管层来说,无论是货车司机的“疲劳驾驶”还是补贴战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既有的行业竞争造成一定冲击,在监管层屡屡出手约谈之下,平台或将被迫丢掉过去拼营销的老路,转而强化运营来提升平台的效益。总的来说,接下来货运平台走向精细化运营都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