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渭南南塬新区最新消息 渭南创新创业工业园

临渭区汉马初级中学教师徐永红

关中环线像一条玉带,环绕关中腹地,连接着关中的人物、风俗、地理风貌和城镇。从渭南沿关中环路往南,大道两旁绿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首先是南苑新区——渭南创新创业基地,工厂坐在一起,公园环抱,植被茂盛,鸟儿啁啾。新建的解放南路从基地穿过,道路宽阔,错落有致。你可以俯瞰整个渭南市,停下来小憩,在路上徒步,或者想象过去和现在。整个格局简约与时尚和谐结合,发展中有保护,保护中有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天地兼容,自然与自然相融。

环路有一条支路通往桃花源。园门巍峨,端庄雄伟,湖水辽阔,荷叶婀娜。古建筑建在山上,公园沿着河边延伸。处处,两岸桃花自然和谐绽放。所以《桃花源记》有一种置身于外的感觉。舞台上演古今,唱、读、演,或白讲,或杀声,或忠实报国,或挂在窗上讲。在陶醉期间,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书画馆古朴芬芳,字画名家荟萃,名作尽放其中。或轰轰烈烈,或整齐,或生动,或小桥流水。人物字画生动有趣,大气有力,身心置于其中,突然自言自语,如痴如醉。走着走着,却见小桥流水,美颜嫣红,俊男靓女都在谈笑风生,画中碧波映美影,人在画报世界中遨游。美食街热闹繁华,关中小吃琳琅满目,香喷喷的肉夹馍、肉末酸面、锅盖般大的锅盔、晶莹剔透的葱油饼、水盆羊肉汤、嫩肉,还有香喷喷迎鼻的铁路油馍。在游行过程中,一对夫妇过来拍婚纱照。新娘端庄优雅,新郎英俊健康。有一段时间,美丽、美食和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去石鼓山,我们必须再次继续前进。

沿着关中环路继续南行,就到了南高原的尽头。在杨过镇孤岛村的岔路口,我们一行人离开关中环路,走上了“老路”。原卫兰路穿越原大王乡,关中环路修复后改道至三观寺。袁尚的乡亲们也方便打电话,所以就把关中环线称为新路,卫兰路的大王段自然就成了“老路”。

在老路上,我们开始爬山,地貌从塬变成了丘陵山地。为了降低坡度,这条路变成了一条玉带,缠绕在群山之间。春天,路上开满了鲜花,两旁种满了洋槐,两旁的山坡上多是洋槐,还有柏树、柿子树、酸枣树、野山梨、野樱花等等。这些树有不同的花期,所以它们以不同的层次和颜色染山。看着他们,他们满眼都是绿色、黄色、白色和粉色。悬崖峭壁上不时挂着野山树。远远看去,她们是美女,是老人,还是夫妻,让人不断思考,不断讲故事。如果是夏天,有林荫路,有阳光路,明暗交错,突然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来到窗前,令人惊叹。秋天,群山色彩斑斓。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树枝上。大多数人会停下车,摘一个柿子放在嘴里吃,满满的酱,爽口。山菊花,或者说山菊花,遍地都是,满山遍野,金黄一片。如果是冬天,苍茫的山野是白色的,远远望去,像一头野象,像一只老虎,像一条巨龙,奔跑、跳跃、游泳,应有尽有。

爬山后,我到达了牛庙村。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赶,逃到这里。眼看就要被追上了,他突然看到一位老农正在耕地,便向老农求助。老农加深犁,犁出一条深沟,让刘秀躺在沟里,躲过了追兵。结果,牛精疲力尽,刘秀得救了。后来,刘秀称帝后,他在这里建了一座庙来纪念这一事件。当时寺庙宏伟,香火不断。后年年久失修,不知何时被毁,但牛庙的村名流传下来。

继续走,有一个路标,叫高庄。这个村庄因有许多高姓的人而得名。沿着这个十字路口向西走,你会来到斜坡,你可以看到临潼和

7569" qid="6537272387291862285" mention-index="0">蓝田的村庄。下得坡来,就到了高湾村。高湾村因坡陡路湾和高姓人多而得村名。进入村中可见一参天古树,状如大瓮,又形似蘑菇,当地人就称为瓮柏树。这是一个鸡叫听三县的地方,西和临潼接壤,西南和蓝田比邻,雄鸡唱晓,三县人民就晨起耕种,忙活开来。


这棵瓮柏树不知道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村里的老人一代传一代,说这是棵神树,动不得,也就保护下来。夏天的瓮柏树就是一把大伞,树下凉风习习,密不透风。冬天,大雪纷纷,树下却了无雪痕,成了孩子们的玩乐场。


瓮柏树生长千年,印证了小村的岁月静好,印证了小村母慈子孝,印证了小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站在树下,心里不禁生出敬仰。瓮柏树依旧枝繁叶茂,依旧让人不忍离去。心的安静,让人旁无杂念,如处子般。


穿过大王街道,来到蓝田地界。如果说秦岭是中国地理的分水岭,那么,眼前这道厚实的山梁就是秦岭北麓的分水岭。霸水就从这里向西流去,绕过西安,融入渭河,又流到了渭南。我们从蓝田的厚镇折返到关中环线,准备去石鼓山。


在石鼓山风景区的路牌下,有一尊硕大的光武帝雕塑,围绕雕塑建了一个观景台。向东望去,可见一座石山,那就是石鼓山。石鼓山远远看去要比周围的山小很多,山上长满侧柏白皮松,满山的岩石泛白光亮。山石,白皮松,侧柏相互掩映,明暗交错,自然的就是一幅水墨画,让人不觉称奇。


我们沿山路至山下,准备登山。当地人说登山有两条路,一条从山南而上,可达南北峰之间,一条从西山梁而上,可直达南峰。我们决定从山南而上,沿山梁下山。


我们手脚并用,专注登山。到达南北峰之间的时候,大家已经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站于两峰之间,极目远眺,可见关中环线和渭玉高速两条路像带子一样从葱郁的植被中时隐时现。我们向南行,忽见一巨石大如屋。绕过巨石,一潭碧水映于眼前。泉水清澈见底,水底石纹可以分辨,泉水静止不动,不溢不降,就是一个高度,经年累月,保持原样,让人称奇。泉水旁有一石庙,庙里尊奉一座神像,我不信佛,却屈膝而跪,三拜叩首,全在不知觉间。这莫不是山的力量、自然的力量。


过山神庙向南行,已无路可走,悬崖上一行脚印,一道铁索。需手脚并用,屏住呼吸,小心通过。登至南峰,豁然开朗,忽见一巨石矗立在面前,上书石鼓,四下望去,忽然就感受到了山高人为峰的境界。传说刘秀当年逃至山下,无奈上山躲难。忽见如此巨石,形似鼓面,就当下许下心愿,若能擂响此鼓,就有刘氏天下。随手折断松枝做鼓槌,奋力擂鼓,鼓声震天,高兴之下,一鼓槌扔到了高塘,一鼓槌扔到了洛南。这就是石鼓山的来历和传说。


身在南峰向北而望,侧柏之中五棵白皮松直指天空,高大笔直,刚健有力。这就是传说中的“五股香”。石鼓山是一座石山,白皮松全长在石缝间,让人不觉称奇。


夕阳余晖,我们不得已下山。整个山峦随着夕阳西下变化着不同的色彩,白皮松点缀其中,这山就不只是险,更多了仙气和神秘了。


下得山来,驱车返程。华灯初上,树影婆娑。一路欢声笑语,畅谈感受,各不相同。随记之,为南塬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