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一万元以下致富小机器 创业玻璃厂

现在看玻璃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100多年前,中国很少有可以制造玻璃的地方,重庆就是其中之一。重庆第一家玻璃厂是重庆江津人何创办的玻璃厂。在鲁浩玻璃厂建立之前,沿海有几个玻璃厂,但先进的艺术玻璃器皿由于技术落后,无法生产。

鲁浩玻璃厂生产的艺术花瓶

1903年,20岁的何在安徽徐锡麟的介绍下,在日本东京的盐城玻璃厂学习玻璃制造技术。其实当时的日本人和现在一样,核心技术没有传承。当时,四川乐山的一位曾也在另一家玻璃厂学习,没有学习到这项技术。然而,何璐艾蒿情商高,家境富裕,所以他把自己的豹皮、厚毡等贵重物品送给了工厂老板。这些东西当时日本人可能还没见过。被送出去后,他赢得了老板的青睐和信任,车间允许他自由出入。他仔细解释了技术,并为他的研究开了一个炉子。据老板介绍,何还结识了许多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日本专家来交流知识。经过三年的学习,贺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

何鲁浩回国前用家里的钱买了一整套玻璃制造设备,1906年带回家。但是当时重庆几乎没有现代化的工厂,但是有设备但是不知道怎么建厂。所以,在贺路豪建厂的唯一途径就是从零开始。玻璃工厂的熔炉需要烟囱。在工业化国家,修烟囱是一件小事。然而,当时重庆没有人能造大烟囱,何也没有去日本或上海找工人。相反,他做了大胆的实验,在学习的同时和工人们一起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第一座元炉和23米烟囱成功建成。不经意间,这个烟囱也成了重庆工业史上第一座现代工业炉楼。1907年,玻璃厂终于在江北区刘家台建成。

重庆早期的工厂烟囱

鲁浩玻璃厂的产品包括各种杯子、盘子、灯具、手工吹制的玻璃罐、花瓶,以及各种艺术研磨、花泳茶杯等。产品一经上市,就成为畅销产品,供不应求,销往四川各地和湖北宜昌。从1909年到1919年,玻璃厂是最繁荣的时期,1911年在巴拿马世界商品交易会上获得一等奖。然而,军阀连年在四川作战,严重影响了玻璃厂的经营和发展。虽然抗战时期有复苏的势头,但为了躲避日军轰炸,工厂几次搬迁,耗资巨大。抗战胜利后,四川经济因内战而衰落,1948年玻璃厂无法运转。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鲁浩玻璃厂开始重新发展。公私合营改为北碚玻璃厂后,生产更加蓬勃。被称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庆轻工业五朵金花之一,何还被任命为工厂技术顾问,继续发挥他的才能。

重庆人结婚用的鲁浩玻璃厂玻璃制品

鲁浩玻璃厂为川渝地区玻璃器皿生产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促进了西南地区玻璃工业的发展。彭县崇华玻璃厂于1915年开业,江北华阳玻璃厂于1918年开业,光华玻璃厂于1920年开业,先后在成都、乐山、威远、犍为、万县、云贵开设玻璃厂,均由何培养的学生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