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前言:企业与残疾员工的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在聘用残疾员工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如岗位匹配、残疾员工日常管理、办理残疾人劳动争议、工伤事故等一系列用工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很多残疾人很难匹配到合适的岗位。面对这一困境,孙及其创业团队利用“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平台”的创新服务模式,找到了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突破口。五年来,累计就业8400多万人,帮助残疾人实现收入4.2亿元,创办合作企业近6000家,安置6.5万余人。
Q :如何开发适合残疾人的新工作?
回答:我们有非常科学严谨的岗位开发流程。让我们谈谈如何通过电话发帖来发展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对在线教育的需求激增,迫切需要大量电话客服通知家长何时到教室上课。项目组评估后发现,这份工作适合残疾人在家工作。残疾人通过电话呼叫这个位置的能力并不比健康人差,在专注力方面甚至比健康人更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项目组整理出了一套关于在线教育电话外呼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沟通技巧,网站成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并适应这份工作。
在解决了两个核心的供给侧问题,即残疾人上班问题和供给能力问题之后,我们回到了事件的原点,——企业需求。与有需要的在线教育企业沟通,让他们看到这份工作比机器拨号、组建自己的团队和硬广告要高得多,转化率和性价比也高得多。通过数据,让企业尝试将呼出业务外包。一个月内,我们组建了近3000人的外呼团队,全天在不同时间承接各大培训机构的外呼业务。两小时内可分配10万个电话,人均月收入4000元辉煌业绩形成双赢,新工作开发成功。
Q :如何将残疾人的劣势转化为职场优势?
回答:我们称残疾人的能力为残疾人的优势资源。如何发挥残疾人的优势资源,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
比如,对口岗位是茶艺师的聋人,有满足客户对私密环境安全需求的优势,不用担心聊天内容泄露。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主要员工是身体残疾、严重烧伤的人。他们外出不方便,就业机会少,但在家的固定时间比较多。只要网站发布任务,他们就能快速完成找到——,接受——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这种残疾人对口岗位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岗位的精细化发展。
Q :你认为举办残疾人精英技能大赛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首先,以上述呼出岗位为例,常用办公软件、标准普通话、反馈记录和报告的使用……都涵盖了岗位技能培训。举办残疾人精英技能大赛的目的是希望残疾人在优势项目上不断进步,促进残疾人获得相应的岗位能力。
其次,增强残疾人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通过总结历年比赛经验,发现20多种赛事非常适合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帮助他们独立生活,快速融入社会。
最后,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选手通过媒体报道进行传播,可以在残疾人群体和社会中形成榜样的力量,从而带动身边更多的残疾人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积极实现自我价值。
Q 333
首先,政府非常重视促进残疾人就业。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学习和讲解聘用残疾员工的政策法规,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让企业看到残疾员工的价值,愿意接纳他们。
二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从
伤残人士
到残疾人再到残障人,称谓变化的内在逻辑体现了社会对待残疾人更加理性,为残疾人更好地就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推动社会组织快速成长。城市困难残疾人就业主要靠社会组织吸纳,只有社会组织茁壮成长起来,由需求端引发更精准地培训,才能高效推动更多残疾人就业。
最后,残疾人就业能力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就业需求、岗位需求,例如数据编程类要会电脑、懂编程,不懂这些就加大了从业难度。所以,残疾人就业能力培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紧密围绕就业需求、针对性开展培训项目、紧跟时代步伐。从企业的需求去开发设计相应岗位,带动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