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蜡染图案已经跳出了仿古模具,以更加时尚的外观进入市场。李云/光明图片
【忆言忆语】
当传统技术进入新经济常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号文。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激励和推动下,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工艺热”。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工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新面貌。
首先,传统工艺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正在衍生出符合当代生活方式的生活美学。
通常,在传统工艺领域,遵循旧的方法是很常见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颁布,从政策层面推动了传统技术主动适应时代变化。近年来,传统工艺品的创作和生产逐渐转向,不再是单一的古董产品和礼品,而是开始关注人们的生活需求,有回归日常生活的大趋势。比如曾经泛滥的陈设瓷生产势头急剧下降,出现了茶具、餐具、香具、炊具、文具等新型陶瓷产品。这些公用设施不仅功能好,而且具有文化特色和时尚外观。竹编、家具、木雕、玉雕、漆器、刺绣等传统工艺的生产。也展现了工艺与艺术、日常使用与审美、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传统工艺的产品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后,其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更容易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人们的真正认可。
最能体现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的,是近年来“国潮”的流行。当丝绸编织技艺、夏布编织技艺、祥云纱染整技艺、苏绣、湘绣、京绣等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用于汉服制作时,传统的材质肌理以全新的质感、美感和优雅进入大众视野,向世界传达了“寻找生命本源,实现东方美学”的宗旨。实践表明,传统与现代并不对立,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构建当代生活美学的灵魂。
其次,传统技术已经从传统营销转变为网络营销,从销售物质产品转变为讲述无形故事和传播文化。
因为传统流程规模的企业很少,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自媒体可以让他们更强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破坏了线下经济,但也迫使传统工艺企业迅速转向线上市场,通过直播带动人气,将受众转化为目标客户,从而带来线上经济的大爆发。目前传统技术的电商已初步形成特色:产品必须有个性,价格必须适中,适合线上拍卖,工艺流程便于直播,文化特色必须鲜明。以“短视频网络直播”为主,以5G、AR、VR、远程服务等新技术为依托的线上直播内容,可以放大手工艺品的创意性和不可复制性,提升消费者的沉浸式体验,让消费者更好地领略手工艺和传统文化之美。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传统工艺深入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治理,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2018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具体的扶贫措施。在十大类非遗保护项目中,传统技术具有商品生产属性,在贫困地区遗存广泛,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随着物质丰裕时代的到来,物质产品的附加值将越来越低,而文化服务的价值将凸显。近年来,传统工艺行业开始注重体验经济的发展,即以传统工艺的生产流程和核心技能为观光内容,以手工作坊、展厅或博物馆为体验空间,为消费者提供观光、培训、休闲购物、DIY等服务。例如,景德镇嘉阳陶瓷有限公司作为景德镇手工瓷器工艺项目的保护单位之一,开设了各类技能培训班和手工瓷器体验课程,2020年前将有近万人接受培训、学习和体验。
在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中,有各种特殊的传统工艺体验馆,如皮具制作、刺绣、银器加工、珠宝制作、编织工艺、面塑、泥人制作等。传统的“慢生活”技术让人慢下来,静下来。“非遗旅游”“非遗景区”的趋势越来越热,逐渐形成非遗主题小镇、非遗健康游等新的旅游业态。
传统工艺应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需要深入了解
传统工艺自身的特点,尊重其发展规律。今天人民群众缺少的不再是可选的大众化产品,而是缺少有个性的、有品位的文化产品和相关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传统工艺必须避免一味追求规模化、高科技化、做大做强的工业化思维。事实上,目前传统工艺领域大约有4.6万家企业,其中92.5%是传承人工作室、家族式小企业、前店后坊组成的小微企业。如何正确引导好、服务好这些小微企业就成为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此外,传统工艺的高质量发展须重点关注和扶持新生代传承人。所谓新生代传承人主要指“80后”“90后”的手艺人。2020年“90后”步入而立之年,近年来他们在传统工艺界的活跃表现有目共睹。他们已经深入到传统工艺行业的各个链条中,成为发动创新精神、构建当代生活美学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作者:邱春林,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