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见习记者郭依林北京报道
2月24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恒伦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伦医疗)创业板IPO终止。对此,恒伦医疗表示,“公司选择撤回IPO申请是内部战略调整”。
这一举动背后是否另有隐情,目前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4天前,恒伦医疗主动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恒伦提交退市申请前20天,公司刚刚获得中国证券业协会IPO信质抽查名单。
纵观整个a股IPO排队名单,截至2月底,今年已有50多家公司终止IPO。2019年,只有23家公司被终止。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在《华夏时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年初证监会发布新规以来,企业上市行为更加规范。我认为主动终止IPO是企业适应新规的必由之路。当企业完全适应新规后,主动取消IPO的现象自然会有所改善。”
和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华夏时报》记者梳理恒伦医疗招股书发现,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875.41万股,拟募集资金3.72亿元用于新建口腔门诊项目、数字化义齿加工中心项目和研发信息化项目。据天空调查,恒伦医疗仅在2020年4月和2018年3月两次公开融资,金额不详。
对此,首创股份合伙人刘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初创企业急于上市的主要动力是融资红利和对赛道占领的需求。上市后,企业的股价发行量增加,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丰富自己的粮仓。”
突然撤回上市申请
2月24日是恒伦医疗IPO的第64天。当晚,深交所创业板官网显示,深交所决定终止恒伦医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审核其在创业板上市。至此,恒伦IPO之路已按下暂停键。
2007年5月24日,吉新疆在山西省太原市注册成立恒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核心业务为口腔医疗服务连锁经营,包括义齿加工、教学培训、研发等。吉新江从恒伦口腔医院起步,后接手改制后的山西省红十字口腔医院,投资了山西、陕西两省的多家医院和诊所。
去年平安夜前夕,恒伦医疗正式冲刺第二家在a股上市的口腔医院。12月23日,其与保荐机构招商证券共同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获受理。
直到今年1月20日,恒伦IPO申请才被问询。紧接着,11天后,中国证监会宣布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初始抽查和抽签。这批中,2021年1月30日前受理的科创板、创业板企业407家入选,20家企业中标,牙科领域IPO企业恒伦入选。但2月20日,恒伦医疗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从而切断创业板IPO。
真相扑朔迷离
IPO模式开启后,恒伦医疗迅速陷入舆论风波。
起初有自媒体发文质疑恒伦医疗:某公立医院院长私有财产即将上市,信息披露存在诸多缺陷,IPO前夕更换财务总监,招股书披露数据存疑。但记者搜索时,很多与恒伦医疗相关的稿件都被删除了,网友们只看到了部分截图。
更严重的是,恒伦医疗卷入了多起诉讼。即使在实践中,也涉及许多坏账。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恒伦医疗于2019年起诉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具体情况是恒伦医疗承接了口腔科的外包业务
还曾把晋城美源口腔告上法庭。具体情况为,恒伦医疗要求晋城美源口腔偿还322万元借款,晋城美源口腔辩解双方是股东、公司之间的投资关系,不存在借贷事实。这次恒伦医疗二获胜诉,同时恒伦医疗决定撤出晋城美源口腔。因此,天眼查显示,2018年至2019年期间,恒伦医疗先后分别出售晋城美源口腔、长治门诊的46%股权、51%股权。但恒伦医疗在投资医院、挖掘个人客户时,个人坏账规模不断激增。招股书披露,单项计提中,零星客户的坏账在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26.69万元、83.8万元、152.35万元。
此外,坊间流传信披抽查或为其终止IPO诱因。记者检索发现,20家抽查企业中仅剩苏州华之杰电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瑞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显示为“已问询”状态,其余17家企业的受理状态均为“终止(撤回)”或“中止”。
《华夏时报》记者试图联系恒伦医疗咨询该企业信披抽查和终止IPO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企业回复。
匆忙上市为哪般?
近年来,监管风格乘直线收紧趋势。追溯到2014年,中国证监会便对首发企业持续开展现场检查,积极查处一切违法违规行为。在今年1月29日,证监会出台并施行《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IPO入口关再次升级。包括现场检查适用范围、检查对象、检查程序、监督管理措施等内容共23条,明确检查设计单位和人员的权利义务,压实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并加强对检查人员的监督。直到2020年3月,监管再加砝码,新《证券法》正式施行,配套制度陆续建设,从规则层面明确将注册制板块纳入现场检查范围。
对此,刘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恒伦医疗选择终止IPO与政策收紧关系密切。在这一背景下,带病企业若是抱着侥幸心理,执拗排队IPO,不仅品牌形象受损,问题被揭露后遭受处罚,甚至还会埋下污点,不利于未来发展。”
上述投资人士进一步分析称:“通常初创企业大额融资时会签订对赌协议。这使得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有非常急迫的上市需求。甚至,提交上市申请时,企业并未做足准备。”
上市前,恒伦医疗仅在2020年4月和2018年3月发生过两次金额未知的公开融资。业绩下滑与融资干涸共同加速企业上市节奏。恒伦医疗对资本的渴望在招股书中显露无疑。
据了解,恒伦医疗拥有3家口腔医院、28家直营连锁门诊部、4家义齿生产加工中心。招股书披露,3家口腔医院是核心资产,2019年合计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3104.45万元,占同年总收入、净利润的50.67%、65.9%。
总体来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恒伦医疗的营业收入依次为3.29亿元、3.60亿元、3.73亿元、1.45亿元,净利润依次为3744.63万元、5473.17万元、4713.31万元、1006.61万元。虽然2019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3.88%。
恒伦医疗的医院和诊所,几乎都在山西、陕西等北方省份。其中规模最大的恒伦口腔医院,2019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2187.74亿元,较2018年的1.19亿元、3009.24万元有所收缩,从而拖累恒伦医疗的业绩。
基于此,上述匿名投资人士认为:“这些资料串在一起,企业上市动机如同司马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