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州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形式主义的整治力度,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使基层干部更加专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但与此同时,有些地方对微信工作群的整改有些矫枉过正,忽视了工作群本身的积极作用。
由于各地通过清理、撤销或精简合并等措施,大力整顿过度、超范围的工作群体,基层干部感觉“手机越来越轻”,确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干事的实效。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基层干部来说,一些非关键文件可以直接通过微信群上报,而不是亲自送达,极大地方便了工作。
然而,走得太远是不够的。有的地方把消除“指尖形式主义”等同于解散微信工作群,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有的地方大惊小怪设定群体数量上限,一味追求平台治理,把基层减负当成“数字游戏”;在其他地方,甚至“今天退群,明天建新群”,导致整改可信度大打折扣,甚至销声匿迹。
建设微信工作组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方便工作沟通,缩短上传发布时间,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监管。可见,让微信工作群误入歧途的并不是工作群本身,而是微信群安排中的工作过于空洞、过于虚拟,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让基层感到无所适从,这才是指尖形式主义的根源。
整顿微信工作群,不仅要整顿“面子”,更要做真正的“里子”。微信工作组的整合确实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多组新闻轰炸现象明显改善,但这只是第一步,后续要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整顿形式主义。一方面,上级部门和单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清醒认识微信群的目的和意义,不能急功近利、定目标、摊任务进行整改,更不能弄虚作假、夸大其词。另一方面,“指尖形式主义”的治理既要聚焦平台,也要注意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声音,了解具体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完善,防止“一手减负,一手施压”,避免基层干部在“减负”刚结束就被迫投身另一项形式主义工作。
抓落实不能靠“远程指挥”,做工作不能“琐碎”。只有真正理解“为基层减负”的意图,努力厘清界限和界限,真正减负,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达到提质增效、减负减压的目的,基层干部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和服务群众中去。
作者: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