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大鹏
今天,阿里宣布了一系列组织升级决定:饿了么(本地生活)、高德、朱飞组成新的生活服务板块,原同城零售业务集团李永合出任本地生活业务集团总裁。这也意味着《高菲》将正式出道。如果你饿了,就接入同城零售,与高德、朱非深度合作,承担起未来当地生活服务赛道的主力军角色。
近十年来,以零售为主的淘宝电商是消费互联网的代表,是阿里成长的主要动力和基石;“经济绕”新赛道将是阿里从“新零售”向“新服务”升级的核心战场。生活服务也将是阿里发展“身边经济”、完善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武器。
饿了么的角色
本地生活服务入口
2008年,张创立饿了么,专注于线上外卖、新零售、即时配送、餐饮供应链,致力于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但总是伴随着“餐饮外卖”的标签。
2018年,饿了就加入阿里。与本地生活平台整合后,瞄准数字化率低的线下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借助餐厅、外卖、超市、便利店、商业区、电影院等口碑覆盖的场景,饿了么从外卖平台变成了可以获得生活服务的店内消费场景。
2019年,饥饿与高德地图连接。用户在使用高德地图时,搜索餐厅、家长、孩子的位置,或者使用“探索附近”功能搜索“美食”,一键就能直接进入饿了么提供的店铺页面,直接享受“挂牌号”“预约”“外卖”“预约自养”等多种服务。
后来,饿了么还联合高德推出了“地图找毒品”服务。当消费者在高德地图app中搜索“买药”、“药店”和部分药品名称时,除了对应的“小红点”标识外,还会出现附近药店的列表,可以带回家。高德有近10万家药店上线,并在300个城市24小时送货上门。
除此之外,当你饿了的时候,你也用“开放”的策略为超市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博克斯玛、天猫超市、银泰等相继饿了。很多超市成为继餐饮之后的又一大消费场景。
tyle="font-size:15px;">
直到去年饿了么正式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还掀起了“改了一万个名字”的品牌战役,用“饿了么体”重新塑造“不只送餐,还送万物”的入口心智。饿了么向着阿里巴巴对其“生活服务入口”的定位不断迈进。
而今与飞猪、高德组成“飞高了”阿里生活服务大板块,很显然,饿了么即将踏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什么把“飞高了”放一起?
2021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公开表示,将继续大力建设饿了么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心智,一方面继续将阿里在消费领域的用户更多地转化为饿了么的用户,另一方面不断增加餐饮服务和非餐饮服务的交叉渗透,提升用户使用多种生活服务。
而此次的组织整合,则让这种支持到了很难仅仅用“投入”去描述的地步,更是推进了饿了么与阿里生态融合。
生活无非“衣食住行”。
在加入阿里的三年里,饿了么稳步前进,把饿了么作为生活板块的入口,可以为“飞高”带来不菲的流量。
如果饿了么作为生活服务板块的入口,那么飞猪的角色就是连接每个入口的道路。无论去到哪里,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而飞猪是为消费者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的平台,它可以把消费者带到每一个入口。
而高德,依旧是导航,给消费者指引方向。基于高德地图的LBS能力,近两年在出行、酒店、景区等领域,高德实现快速突破。
“飞高了”三者融合,为消费者的“衣食住行”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融合的化学反应已经逐步显现。
根据阿里财报披露,2020年第二季度,饿了么新增消费者有45%来自支付宝;饿了么早前也曾透露过,支付宝、淘宝、天猫、高德等流量入口打通后,饿了么每天可以迎来超过1亿的访问用户。
王磊完成“转变”使命
李永和接棒新赛道
阿里此次的重大组织架构调整,也是板块治理建设的重要一步。
此次调整一方面背景是监管变化以及抗击疫情,给本地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带来了新的窗口期;另一方面,饿了么已完成向本地生活服务入口的转型,作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而新的组织架构调整,也可以借助饿了么的两大优势——即时消费入口价值、线下快速履约能力,接纳同城零售,为阿里未来的增长打开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饿了么骑手超过300万人,合作商家350万家,配送服务基本实现了全国覆盖。饿了么即时配送的履约能力可以满足“新服务”更快、更近、更密的要求。
而此时,正是饿了么实现弯道超车关键的窗口期。李永和执掌同城零售多年,他的加盟无疑给饿了么打开一个新的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保障。
分析认为,这正是由李永和执掌饿了么的重要原因。
王磊完成了饿了么从外卖平台向“本地生活服务入口”的转变;而李永和的到来,则是饿了么接纳同城零售,迈向“新服务”赛道的开端。
同城零售是张勇重点关注的1号项目之一,早在去年7月饿了么宣布升级之时,就有业内人士解读这意味着饿了么将成为阿里同城零售的旗舰。
阿里同城零售即将通过饿了么推向亿级用户,势必将再次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注入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