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调查问卷怎么写 范文,创业者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伊凡 沈怡然 仝麟阁 “如果下一轮融资失败,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针对这一问题,在2010年8月27日发布的创业公司定向调查问卷中,有5家企业直接选择了“关闭企业”的选项。

在风险投资市场上,许多风险投资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融资困难。作为产业生态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些机构的资金短缺将对创业产生连锁影响。为了了解更多细节,我们对创业公司展开了一轮针对性的调研。

截至8月31日上午10: 00,我们收集了92家创业公司的定向反馈,主要分布在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企业服务、消费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和工业制造等领域,基本覆盖了当前创业的主要方向。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处于种子轮和天使轮,近30%处于A轮和B轮,5家处于C轮融资,基本涵盖了创业公司融资的主要阶段;调查样本公司的员工规模基本在300人以下。此外,超过一半的公司处于非营利状态。

根据这个样本,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的创业者感受到了融资难度的增加,超过一半的创业者对融资难度“感受强烈”。大多数企业家希望在3个月或3-6个月内获得下一轮融资。

在“募资寒冬”中艰难过冬的企业不在少数。在风险投资市场融资难的情况下,上述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者目前的生存状况。

“冬天来了”

自6月以来,对一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叶莉来说,这是最艰难的时期。新一轮融资还没有进来,公司开始考虑裁员。经过一番讨论,之前讨论过的投资机构决定再观望一段时间。好在公司账面上的现金流也能支撑他的企业挺过2018年的寒冬。“资本的冬天来了。”在某知名大学的创业校友群中,企业家们纷纷表示。

如果2018年融资难、退出股权投资行业难,部分风投/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如履薄冰。然后,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这个“冬天”早在2017年就开始有了苗头。

“2014年和2015年的融资情况不错,2016年比较冷。2017年以来,融资形势一路恶化。到了2018年,行业普遍的现象是融资非常困难。”林杰是一家工业无人机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就他的领域而言,大约有6000家企业,其中新三板和上市公司不到5家。他预测,2018年整个无人机行业能够获得融资的公司不会超过10家,“明年可能有5家”。

根据林杰的说法,这种情况在消费无人机行业更为明显。2014年至2015年,DJI以一家公司的力量,火遍了整个行业。“那时候随便写个BP就能得到一个天使。变化发生在2017年。DJI逐渐占据了全球消费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与第二名的差距在逐渐加大。有机构认为,这条赛道已经跑赢大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垄断格局。”相比之下,面向电力、消防、农业植保等领域的工业级无人机行业是周期相对较长、资产较重的领域,整体变化相对较小,但“今年融资也很低迷”。

对于融资难,企业家们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存钱“过冬”。除了考虑裁员,叶莉还在扩张其他非主营业务,以增加现金流,这是大多数企业家都会选择的。在接受调查的92位企业家中,当下一轮融资失败时,更多的人会选择自行增资、拓展非主业、裁员。当然,也有五位企业家选择关闭企业。

“市场不好的时候不会融资。”一位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告诉记者。但更多人愿意为下一轮融资的成功做出调整。一半的企业家选择“多发行股票”,三分之一的企业家愿意降低企业估值,还有一部分企业家愿意“把个人资产给出去”

风投的谷底

因为融资难,风投比较谨慎。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创业者遇到过投资意愿强但没有资金投资的机构。在同一轮融资中,投资机构的投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近一半的企业家表示,这些风险资本家降低了估值。近三成企业家表示,投资者的附加条款增加了,还有人表示,一些投资机构“只看不投”。

br />

调查结果也印证了林捷的说法,“一部分找低位投资标的的机构,更大一部分机构是只看项目但不投资,获得融资企业的投资金额正在变少,从原来3000万到5000万元,变成几百万;出资结构变得更慢,原来1-2个月就做完,现在半年到8个月;另一个表现就是压低估值。”


风投们越来越“小气”,因为钱越来越难到手了。一些投资人告诉记者,4月末的资管新规加剧了“钱荒”的局面。今年4月末,议论已久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从募集方式和投资性质两个维度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分类,分别统一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要求。对合格投资者门槛设立“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 万元”要求,并且投资者需具备2 年以上投资经历。


根据投中CVsource数据显示,进入2018年以来,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规模已经出现大幅回落。2018年第一季度,完成募集基金规模仅有110亿美元,同比、环比均出现70%以上的下降。“资管新规之后,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做优先级的资金,受到了非常严的管控。可以说是‘一刀切’。几乎没有金融机构在现阶段能够突破。所以在整个投资行业,特别是股权投资,由政府引导资金出最后,然后由银行机构出部分优先,然后管理机构在市场上募集一部分放在中间阶段,这种模式是在去年以前可有,但资管新规之后却行不通。资管新规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冲击较大,国内资金源泉主要来自银行,这个资金源泉截流,底下的各个层级都截流。”某知名国有投资机构高管告诉记者,“从上游融资和下游退出两个方面,投资机构受到双重打击之后,募资在这个时间点算到了谷底。”


除了政策上的影响之外,宏观经济环境、互联网爆仓等事件更是为风投机构的处境雪上加霜。


上述投资机构高管说,今年年初,整个股市的这个表现等都不是特别好,主要原因是央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甚至于包括上市公司的贷款,审批难度越来越增加。这当然不是一个明文的规定,但是经济下滑的时期,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会把实际操作门槛提高。在这个过程之中,正常运转的实体公司,资金是不足的。反馈到二级市场上很多上市公司,它的流动性也受到了影响,资本不好退出。


沃衍资本合伙人蒋炳荣告诉记者,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几个渠道多少都受到了影响。第一是银行资管,受资管新规影响,不能再投私募基金;第二是社会资本,包括民营企业,财富机构,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互联网金融爆仓等事件影响,募资难度加大。


马太效应


不过,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也表示,这一次的艰难时期,与其说是“至暗时刻”,不如说是一次“优胜劣汰”。“成长期的头部企业影响不太大,但对于早期项目融资还是有一定影响。因为早期融资本来不确定性就大,机构也越来越谨慎。”一个在投资机构工作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投资机构负责种子轮的投资,目前也在绞尽脑汁进行融资。


“不如说这是一场优胜劣汰,目前中国的企业已经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转移到技术模式的创新,真正有核心技术创新、清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是能够拿到融资的,投资人也更加理性。”创客总部合伙人陈荣根说。“投资市场出现周期性紧缩,属于正常现象。在这种状况下,中小型和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企业,融资会受到严重影响,但对头部企业影响有限。”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表示。从事无人机行业的林捷也表示,在无人机行业,相比前两年估值虚高的现象,现在估值反倒更正常。”


就在风投市场纷纷上演“钱荒”下,明势资本汇总了3月至8月的融资项目,从天使轮到C轮,一共完成了23个项目的融资。其中,天使轮、pre-A轮、pre-A+轮、A轮的融资项目有15个。


“其实对于项目本身好的公司来说,这是利弊对半的事情。上半年的时候明显觉得机构都在捂着不投,但是到了下半年就发现,反而有不少机构追着过来要投。只要机构还有钱,总是要投的,这都眼看着到了下半年,那业绩还要不要了?所以这种时候,好项目反而又更加吃香了。当然所谓的估值,只是把泡沫的部分去掉了。不过弊端是,这种时候机构投资者往往会更保守,更愿意去投相对保险的项目,可以接受未来的预期翻倍不会那么多的;但是对风险相对大、回报也相对多的项目,反而会更谨慎。”一位参与问卷调研的创业者表示。


“公司并不依赖融资扩大公司规模。”另一名参与问卷调研的创业者写道。


最近,融资有了新的进展,李晔不敢懈怠,也许会调低融资金额,并加快促成公司主营业务模式的盈利。


而因为主要聚焦于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实体科技领域投资,投资人主要是清华紫荆资本等国内一线创投母基金、地方政府母基金和产业资本。蒋炳荣的沃衍资本当下受到这一轮募资难的影响并不大,但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资本寒冬,他还是准备了新一轮8亿左右的融资。


(应受访者要求,其中李晔、林捷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