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至2019年10月30日,创业板完成了第一个十年。
深交所官网最新数据显示,创业板市场共有上市公司776家,总市值5.7万亿元,占a股市场总量的10.18%。
十年前,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在开市首日创造了219.08亿元的成交额。今天创业板的日成交额已经达到了1223.19亿元,高峰时期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
这背后是创业板过去十年的成长。
创业板成立运行以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取得积极成效,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份额从2009年末的3.56%上升到目前的38.44%。2019年前9个月,创业板市场是总成交额15.7万亿,占深市总交易量的比例为30%,占A股总交易量的17%。
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9月6日在论坛上介绍,创业板自2009年推出以来,实施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是我国首次在上市市场引入适当性管理。十年来,这一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超过80%的创业板投资者已经交易两年,平均账户资产为51.22万元,明显高于深圳整体投资者的24.83万元。中小散户比例明显低于深圳a股整体水平。
与此同时,许多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导致出现了许多市值堪比主板上市公司的“大家伙”。
截至2019年9月底,迈瑞医疗、爱尔眼科、(当代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乐普医疗、生物、东方财富、文股份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在创新引领下在崭露头角。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创业板没有一家公司年收入超过30亿元,净利润超过5亿元。经过十年的发展,创业板已有4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25家公司市值超过300亿元
可以说,经过十年的成长,创业板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构思之初,创业板是计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本市场支持的板块,与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创业板落地后,很多科技创新型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据深交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2018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0亿元的公司有93家,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有45家。2019年上半年,创业板实现净利润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169家。具有明显的创新特征。
与a股产业结构不同,创业板具有鲜明的板块特征,并形成了示范效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49家公司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已有208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公司登陆创业板,占创业板近30%。同时,这些企业的R&D实力也相当硬核,而创业板超过九成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七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有市场人士评论称,创业板的筹备、推出和发展,支撑了一大批新经济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和策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流向急需资金支持和市场孵化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对这一行业变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创业板一直被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相比之下,纳斯达克拥有2882家退出机制较为成熟、准入标准开放包容的上市公司。
随着我国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对创业板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创业板市场规模还有发展空间,近十年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超过5%,2018年共有91家公司的研发强度高于10%,研发投入持续高于A股平均水平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
从深交所获悉,面向下一个十年,深交所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创业创新的根本宗旨,深化市场改革,丰富产品供给,优化市场培育,完善适合创新创业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