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0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竞争力报告》发布。作为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的园区之一,合肥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全国41个园区中排名第八,在服务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方面成绩突出。
近年来,高新技术创业园全面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打造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相互生长、相互助力、聚合裂变。目前,7个园区共有科技型企业133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26家,高成长性企业162家,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6家,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牵手大院大所,集聚高端"创新源"
今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级研究院-合肥高闯联合孵化加速中心”正式揭牌。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中心将吸引和助推广大中科大校友的创新创业,为加速双创孵化搭建专业化、高水平、国际化的平台。经过长期努力,合肥高新创业园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合作。并与科技大学建立了科技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高新创业园还为ICC集成电路等专业镇搭建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合肥市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合肥高新创业园依托高校大院院“源头活水”,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结构更高、更新、更轻、更绿,逐步形成量子信息、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软件信息服务等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的良好局面。
聚焦金融服务,赋予企业"创新力"
合肥高闯作为安徽省青年创业指导基金(简称‘青创基金’)的管理运营单位,五年来通过‘青创基金’的不断创新和产品优化,在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7月,青创基金青创计划正式发布,为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平台,青创基金主要利用“创意贷”和“助跑贷”帮助各类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充分发挥“低门槛、快审批、低利息”三大特点,解决企业燃眉之急。青创基金成立5年来,累计策动合作银行投放青年创业扶持贷款918笔,共计6.29亿元,有效推动了区域科技金融服务“量质并举”合肥市相关负责人高闯介绍。
开展行业沙龙,打通行业"创新链"
组织企业沟通,引进项目,带动产业。立足政府媒人,着力打造上游资源、下游生产、应用配套项目,不断填补产业链空白,正成为合肥高新区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配套企业、
业的增多,对于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在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拉长了上下游产业,壮大链条式的磁性引资效应,容易聚集形成竞争力十足的产业集群。"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孵化服务,成就璀璨"创新梦"
近日,安徽省2020年第一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正式公示,高新创业园共有123家企业成功获得拟认定。其中,新增拟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复审拟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如此优秀的成绩,离不开精准孵化的支持。
为更好的服务企业,高新创业园创新采用了"楼长包联制"服务,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需求,不断延伸"服务链",织密"服务网",在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六稳六保"、提升企业能级上下功夫,以"店小二"精神擦亮服务企业"金字招牌"。
"在楼长制的基础上,我们依托"智慧高创"智能平台,企业从申请入园到业务办理,从预约会议室到培训活动报名,多项服务已实现全线上操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携保障。"智慧高创平台负责人介绍。

同时,高新创业园构建了"集思讲堂+创新学院+研学营地"三大阶梯式课程品牌,其中面对基层员工的"集思讲堂"已突破200期,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合肥高新创业园已拥有国家类高层次人才35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58人,占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的45.7%,同时拥有总计127个国家级、省市级研发中心,园区企业专利授权数达到1489项,创新之火熊熊燃烧。
下一步,合肥高新创业园将进一步提升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度,全方位优化创新载体及服务环境,奋力打造一流创新园区,为高新区科技创新及双创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