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随着金浪科技在深交所上市钟声的敲响,1981年出生的王一鸣成为了宁波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上市首日,金浪科技大涨44%,收报38.36元/股。
14年前隶属于广广的金浪科技,是宁波第77家a股上市公司。其在国内专业研发制造的系列逆变器,相当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不断让宁波制造的“中国芯”在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邮政洛杉矶分拣中心、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外标杆项目和标志性建筑中跳动。
“从2005年成立之初到现在,金朗科技一路与光同行,为人类实现太阳能的理想。”
24岁开始创业的王一鸣已经从年轻时的状态中淡出。一袭正装让他看起来更加严肃和内敛,但是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闪闪发光。
理工男的“舍”与“得”
“风口来临时,不能犹豫,一定要速战速决,否则机会一旦错过,很可能就再也不会出现了。”金浪上市前一天,王一鸣接受了《东南商报》记者在深圳的专访。他从不后悔中途放弃读博。
1998年,出生于教师家庭的王一鸣以香山高考理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赴英国深造,获得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之后开始攻读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学位。
在读博士时,他从奖学金中拿出资金创办了金朗。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的初步开发。
2005年9月,公司产品即将产业化之际,王一鸣中断学业,带着自己开发的新能源项目只身回到象山,创办了宁波金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整个光伏行业爆发前夕,除了他自己,公司只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对我来说做企业,一切都是第一次。我没有任何规则和经验可循。我只靠我对产品和技术的热爱!”刚毕业的王一鸣,试图用理工科男人解决问题的思维去面对难题;
1.谈论方法;
2.勇于创新。
2006年初,公司成功生产出第一批价值30多万元的商品,他一路兴奋地漂洋过海,亲自送到英国。
这笔订单不仅为王一鸣带来了近10万元的利润,也为金朗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随后,订单接踵而至,金浪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也是整个行业的春天。
当市场在2009年和2010年爆发时,客户经常发现王一鸣有6000台和7000台的订单,告诉他只要他们愿意,这些订单就是他们的。
“订单量非常大。通常情况下,一笔订单是我们公司2005年和2006年销售额的总和。说不动心是假的,但是我们产品的内测还没有超过一半
年,万一品质出现问题怎么办?因此,我们还是决定放弃那些订单。”王一鸣的头脑始终很清醒,尽管内心纠结,但仍坚持“品质高于一切”的原则,哪怕少赚点,宁愿走得慢一点,也坚决不冒进。
或许是“理工男”天生的冷静头脑,或许是严格的家教培养的沉稳性格,站在今天往回看,王一鸣很幸庆当年自己在学位与机会、利润与口碑之间做出的正确选择。
密林背后的“暗”与“光”
心中有光的人,不畏惧暗夜;心中有“光”的企业亦是如此。

“无论是从0到1,还是从1到N,在长期投入的道路上,耐住寂寞更为重要,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精耕细作。”王一鸣说。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14年,经过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后,光伏产业内部积聚的产能过剩矛盾已经到了雪崩的边缘,这个原本就靠政策扶持起来的行业已经不堪其重,国外市场更是硝烟弥漫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年,锦浪也未能幸免,发展进入了一个突破的瓶颈期。
面对行业困境,光伏产业整合势在必行。当时正好国内有鼓励太阳能、新能源的相关政策出台,于是,王一鸣做了一个决定:不放弃国外市场,也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但事实上,做国内市场谈何容易,国外市场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市场当时对光伏的认知、产品的认知都不太一致,还是以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主,所以企业要想打开国内市场可谓困难重重。
这个战略决策并非一拍脑袋而为之,“虽然国内外市场有差别,但是国外市场还是很多借鉴的经验,毕竟深耕多年,还有产业都是有周期的,我判断应该到了轮转的时候了。”
王一鸣在对公司、行业以及人等因素进行通盘考虑后,谋定而后动,一旦谋定,坚决执行。
其实,善弈者谋势,锦浪很早就布局了组串式分布式逆变器,这是从成熟的西方市场借鉴、判断后做的决定,但那时市场占比小,风险也大,怎么看都不太像一个“正确的时候”。
但创新往往意味很大的不确定性。那时国内还都是以西部的集中式的地面电站为主,所以使用的都是以集中式逆变器为主。
2011年后,欧洲各国调整政府补贴政策,降低政府补贴,光伏市场出现萎缩,因之前大幅扩张而增加的产能出现过剩,导致全球光伏行业供需失衡。欧债危机加剧了市场波动,众多知名组件厂商因此停工亏损甚至倒闭。
在最为艰难的2013年,曾经风光一时的江苏尚德破产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渐渐失去了信心。
“就像走进了不见天日的密林,我知道如果决策错误,对一家创业型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一直在想,自己当时是不是太乐观了。”
尽管过程非常痛苦,但王一鸣坚信,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场,才能推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而跨越难关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坚持不懈的创新求变。
也是从2013年开始,我国陆续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产业政策,完善了光伏行业价格及竞争体系,确保市场的完善运行;随着国内分布式应用发展,组串式逆变器的应用也不断增加,但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2015年。
“一开始有个储备和发展的过程,投入和产出不对,自然会碰到很多困难。”王一鸣说。

但无论如何,政策的这一点变化就像密林里的一道阳光,顽强地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来,让坚守者看到了点点光亮。
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光伏起步的元年,2016年和2017年分布式光伏快速开始发展,证明锦浪的方向没有错。
从2014年开始锦浪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2018年,营收为8.3亿元,净利润达到了1.18亿元。
黎明到来之后,你看到的每片叶子都熠熠生辉。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前路就一片光明。
未来的“守”与“攻”
在2014年,锦浪还做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启动IPO。在锦浪提交IPO申请后,国内的光伏政策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去年有名的“5·31光伏新政”推出后,在降补的大趋势下,整个行业“由奢入俭”,和7年前的欧洲一样,光伏产业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但王一鸣却很乐观,他认为一旦推行平价上网,在大的市场坏境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前景会更加可观。
“我们一直是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岩石的缝隙中生长壮大的,所以我对我们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很有信心。”
和多年前布局组串式分布式逆变器一样,锦浪也早早地开始全球化布局,以提高公司把握出现市场热点机会的能力,增强公司抗局部市场波动的能力,实现公司未来长期可持发展。此外,当全球市场热点切换的的时候,均衡的布局会降低风险,类似于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决策都是正确的,这几年,王一鸣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不断反省与成长。
“科研工作者就是做最高性能的产品,以前开发的产品都是航天级的,性能太好,太高效,就会曲高和寡。现在我们意识到了,要做市场可以接受的产品。”
王一鸣始终坚信,产品才是制造型科技企业的核心,尤其是产品的可靠性。

在重视市场的同时,锦浪的科研投入增速这些年超过了营收增速。数据显示,锦浪研发支出在2015年是950万元,2016年是1046万元,到了2017年和2018年,研发支出都超过3000多万元。
王一鸣相信其中的每一分钱都值得。因为技术的提升最终会降低生产成本,使光伏发电成本逐渐达到煤电水平。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平价上网”——光伏发电即使按照传统能源的上网电价收购(无补贴)也能实现合理利润,而用户的购电成本也不会提高。这是大趋势。
“上市是过去努力的一个成果,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王一鸣说,他的愿景是以后把新能源发电、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结合在一起,甚至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也结合在一起,做整个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也就是说,以后的锦浪不仅仅是家发电发光的企业,那些“光”还会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细节,会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既然做了,我们总希望能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好声音’!”虽然道阻且长,但王一鸣不惧任何挑战。
正是基于越来越多像锦浪这样的技术先驱者的努力,在电力新能源领域,中国已逐步领先全球。
文字:王婧 樊卓婧 编辑:诸新民 吕荣 美编: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