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适合农村老人做的手工活 创业手工活项目

2021年1月8日,明媚的阳光透过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伍家楼子村一家手工服装作坊的窗户照在78岁的老人李秀荣身上。只见她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针线飞来飞去,小心翼翼地用布缝着小棉袄。

只要家里没事,李秀荣就会去服装车间缝小棉袄,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很多老姐妹,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我会从20多岁开始缝衣服,以前在家给孩子缝。现在我可以通过缝纫赚钱了。”李秀荣说,她在一家服装厂工作了七年,工资一年结算一次,一年挣一万元。

由服装厂的创始人吴出资。回村前,吴在临沂市工作,工作轻松,待遇优厚,月薪6000多元。他在城里买了房子和车,一家人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直到2013年他回村过春节,村里老人的一句玩笑话改变了他的工作生活。

“当时村里的老人跟我开玩笑说,‘你在城里发展了这么多年,不想给我们找点活干吗?’”吴说,虽然是老人的玩笑,他还是听了。回到临沂后,他开始注意机会。最后,在临沂市华丰批发市场,吴注意到手工棉袄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市场潜力很大。另外,缝制棉袄是沂蒙村的老手艺。经过深思熟虑,他想把沂蒙棉袄发展成一个新产业。

2013年底,吴辞掉工作,回到村里向老人们展示自己的想法,提出由他提供服装的原材料并负责营销,而老人们则负责缝制衣服。得到认可后,吴于2014年开始在村里建服装车间,当年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村里20多位老人去服装厂打工,同时也吸纳了很多其他村的老人。2015年,服装车间生产步入正轨。

“我们主要有传统小棉袄、唐装小棉袄、扣扣系列小棉袄等多种款式。”吴说,为了实现精细化加工,他专门配备了质量检查员,对预先使用的棉和布进行分割,使每件棉袄的质量、尺寸和重量保持一致。缝纫时,他要求老人提高传统工艺,按照规定的款式和技术缝纫。

现在,老人们已经掌握了新棉袄的缝制技巧越来越成熟,但吴对老人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并没有太多的规定。“如果你家里有事,你不能来。累了可以聊聊天,站起来跳舞,活动活动身体。”李秀荣说,在这里工作的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7000元,最高收入为1.5万元。

“我们每年春夏集中生产,10月进入销售阶段,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吴对说道。去年开始定制高端棉袄,增加了手工枕头、被子、布鞋、钱包等新产品。村里很多老人都带了工作回家工作,一年挣几千元。此外,杨庄镇政府还为他提供了产品展示场所,促进产业发展。

2016年,吴为沂蒙棉袄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沂蒙小棉袄”品牌注册;2020年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小棉袄年产量达2万件,年销售金额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