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给你100块你怎么创业,一块钱也能创业百科

2016年,东兴晚餐的一张著名照片在网上流传。

虽然王兴是主持人,但很多人认为这次聚餐是腾讯系的聚餐。

以马为中心,仍是一字排开,离马越近,地位越高。

晚饭后不久,他们中的许多人遇到了或大或小的麻烦:

坐在马旁边的刘在悉尼被卷入性侵案后,个人声誉一扫而空,导致京东市值严重下滑。COM

王兴带领美团评论称,虽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在程维滴滴旁边,连续发生两起命案,成功引起监管部门关注,成为主要整改对象。

知乎创始人坐在离马最远的位置。如果他不注意,他认为他是在跟在某个老大哥的屁股后面。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已经成为许多老板中最稳定的一个。

2010年,当时

d">腾讯还没推出微信,360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




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




马化腾与360的3Q大战打得火热,隔壁马云却无暇观战。




淘宝正在筹备第二届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并且很快创下单日销售额超10亿元的纪录。




刘强东也不甘落后,在这一年京东推出“211限时达”极速配送,刷新了B2C行业的全新标准




这一年是互联网迅速崛起的一年,大佬们忙着跑马圈地,顾不上思考人生。


周源却正躺在西藏旅馆床上,刷着iPhone4手机,怀疑人生。




看着互联网大厂一天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他郁闷烦躁。




创业失败后他带着老婆跑去西藏散心,本意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没想到的严重的高原反应将他打回原形。




文艺青年不再文艺,只剩下颓废和头晕。




他想到了十年前的自己,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有志于在互联网世界闯出一片天的热血青年。




当时周源在读大学,他在一本《程序员》的杂志上读了一篇叫《去美国,赚美元》的文章。




有一位叫周奕的程序员,编写了一个把MP3文件刻录到光盘,还原成为音乐CD的一个软件,一个月可以获得几万美元的报酬。




这位青年很快就开上宝马,实现了财富自由。




周源很是羡慕,于是他和几个会编程的高手一起组建了一个计算机服务部。




一边为计算机系编写系主页,一边张贴广告,为校内同学提供电脑采购和组装的业务。




当时没赚到什么钱,但周源觉得自己在为梦想而发烧,乐此不疲。




毕业后的周源跑去深圳做工程师,结果命运又让他看到一本改变他命运的杂志:


在苦闷的2005年,我在家乡过春节时,在报刊亭翻阅了一本《IT 经理世界》杂志,那期杂志的封面报道预言了几个会带来颠覆性的商业变革,或者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的新技术。我突然被深深吸引……




周源第一次发现做编程的原来也很有力量,而自己作为程序员,那么长时间却一事无成。




周源辞去工程师的工作,又跑去《IT 经理世界》当记者。




那一年百度刚上市,作为记者的周源有幸认识了很多牛人,其中就包括刚去了谷歌李开复


在西藏呆了一个月的周源回来后给张亮打了一个电话。




二人在相约在清华科技园楼下的干锅居碰面,他们先是聊起第一次创业。




当记者以后,周源看到大量科技公司生生死死的变化,却苦于作为旁观者无力改变。




于是,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周源选择裸辞。


他手上仅有1万多块钱,在不知道是否有人愿意投资的情况下,他选择大数据领域Mate搜索,主攻数据分析和模拟。




但当时的市场正处于大佬们抢占地盘的阶段,根本无心精耕细作,没有人关心数据分析。




公司的最后一天,团队的伙伴表示“不就是没钱吗,我们可以不要工资”。




听到这句话,让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走人的周源当众掉下眼泪。




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




反思过Mate,周源提起Quora,问答社区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网站。




张亮一听,这事靠谱,于是提出周源做董事长,自己负责融资。




周源清晰记得第二天早晨9:45分,张亮给他打电话,问他在隔了一夜之后是否后悔答应做知乎。




在确认周源没反悔后,张亮当天晚上就安排了与天使投资人见面。




周源后来在节目里说:


那天下午就准备了三页纸,第一页写商业计划书,每个月要干些什么;第二页是这个月的计划和预算;第三页是投多少钱,给多少股份。晚上,带着三页纸就去见了天使投资人。




拿到天使投资的当天,周源迫不及待地给第一次创业的小伙伴们打电话。




他们有的已经有了新的工作,有的在准备结婚,还有一位老婆马上就要生产了,本来想找个安稳的工作,寻求保障…




虽然各自都有了不同的生活,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选择再次回来,跟着周源重新开始。




周源在节目中感慨道:


回过头去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答应吗?我觉得可能我要打几个问号。


取名字这事折磨了他们很长时间,大家想起一个完美的名字,过程让人痛苦。




最开始大家把思维集中在问和答上,围着这两个字,他们想了100多个名字,比如问事儿,提问题,大声问等。




不过这些名字大多不痛不痒,戳不到大家心里的那个点。




有一天,周源正在三里屯找晚饭填饱肚子,张亮发来一条短信:


如果围绕“知乎”这两个字呢?




这两个字在周源脑子里盘旋了几个小时,他给所有人发了一条短信,上边只有两个字:知乎。


知乎创立之初,囊中羞涩,办公地点租在创新工场的第三极大厦17层。




夏天炎热,空调坏了大家就光着膀子干活,后来楼上人去楼空,他们又搬到有空调的18层。




恰巧碰上隔壁公司一个部门被集体裁员,正愁没钱买办公电脑的周源观察了一个下午,发现没人来收拾那些电脑。




他和员工把电脑搬回了自己公司,当然后来资金周转开后,他没有忘记把电脑钱结清。


三个月后李开复成为知乎的投资人,他在知乎上提问:为什么发给我的问题质量要比其他人的问题质量低?




张亮在下边回复:


这说明即使有名如开复,仍有大量外界所不了解之处。




李开复在知乎出现后,吸引了众多大佬前来报道。




一向低调的马化腾也加入知乎,他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与李国庆对骂的大摩女们究竟是谁?”




长情的马化腾最近关注的两个问题也很有意思:


如何看待马化腾和王健林一起逛街?


如何看待马化腾王健林一起逛街?


内容一样,只有两字之差,小马哥也有一颗炫耀的心,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与王健林曾一起逛过街。




知乎最早的200位用户,既有李开复、徐小平、王兴、王小川、马化腾等大佬。




也有一批默默无闻,但是各自专业领域的行业翘楚。




在知乎创办的前40天,他们创造了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




没有一个创业者是躺赢的,周源曾有着连续吃2个月1块钱的大饼的经历,每天加班到凌晨3点靠咖啡续命...




与马化腾刚创建QQ之初,假扮女孩和人聊天的窘境相比,周源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为了增强用户活跃度,他成了百科全书。




有人问,娃快生了,以后给他拍照,有什么相机推荐?




周源答:iphone,掏出来就可以拍,存储量大,拍摄效果不错,同步到iPhoto很方便。




有人问,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罚多少钱扣几分?




周源答:200元,3分。




有人问,过去的五年你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对现在有哪些影响?




周源分享了关于儿子出生和旅行的两个故事,这个回答获赞5660个,是他所有回答的最高赞。




相比现在的周源,曾经的他多了些烟火气。


2021年3月26日知乎在美国完成挂牌上市,市值347亿,周源身价超21亿。




他在上市演讲稿里有这样一句话:


知乎就是从一颗种子成长为一棵树,就是从一条小溪汇聚成一条河,我想到了一句话——“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忽然想起2011年12月在知乎的一个问题:


你觉得知乎以后会变成百度知道吗?




周源答:“不会”。




初心未改,热血难凉,他仍然是那个行走在互联网独一无二的文艺青年。


-end-




作者:秦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