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丹东日报-丹东新闻网
3月3日,振兴区阆头镇文彬村的大型水稻种植户陶韦雪,正忙着在家挑选水稻种子,做育秧准备。这一年,他获得了另一个身份,不仅是水稻种植大户,还是村合作社的一员,这意味着他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春节以来,文彬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陶罗新与村干部们为繁荣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谋划研讨,探索培育壮大产业新路子。最后确定以“大党建”为抓手,以党总支重点引领村集体合作社,招募更多村内大户加入合作社,带动群众致富,助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文彬村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2月。那一年,水稻种植大户毕万福率先加入村合作社,不仅为村民树立了榜样,也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毕万福从2013年开始尝试经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亩逐渐增加到现在的400亩。2017年,在村里的帮助下,他申请注册了“毕万福家庭农场”,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经营效益逐步提高。他先后购置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排灌设备、苗圃机、发芽机等生产机具,为农场的成长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各环节管理合理,农场每亩年收入在300元左右。
陶韦雪于2014年开始经营家庭农场。2018年,村里支持、协助他申请“陶韦雪家庭农场”登记。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20多亩,年收入约10万元。现在他有钱了,希望通过加入村合作社给更多的村民带来利益,帮助他们树立创业致富的信心。
文彬村结合实际,立足现状,既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通过产销对接,做直播营销。村党总支带头积极对接市场订单,确定销售生产。合作社做好生产经营,根据入股农户的劳动情况组织劳动力就业生产,形成“专业人员跑市场,专业人员干生产”的发展模式。此外,村里还组织村民开展专业培训,联系农业部门和农业专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组建专业农业技术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下一步,为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村党总支将积极探索,力争与有经验、有实力、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陶淑馨说。记者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