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长三角的“捷径”最终在上海和绍兴的紧密合作下得以解决。
“目前,我们是中国唯一、全球最大的化工回收聚酯企业;我们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也很受欢迎,所以完全不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浙江嘉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人新材料”)董事长娄宝亮在七八家头部券商和金融机构代表面前介绍。
娄宝亮表示,公司最近刚接到5万吨的国际订单,准备在科创板上市时,可以更好地获得资金新建工厂扩大生产。“目前公司整体估值约13亿元,已满足科创板上市条件中的财务和市值指标;公司将于明年2月29日为股改基准日,最终材料申请时间暂定为2021年9月。”
刚刚过去的周末,2019上海绍兴周在上海举行,绍兴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研讨会“融通未来”吸引了绍兴众多科技企业的参与。
可以说,嘉人新材料是绍兴以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为主的企业样本。绍兴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和2018年,绍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今年5月,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明确定位”。引进项目时,原R&D可以留在上海等大城市,重点引进高端制造业进入绍兴”。
承接区域溢出效应,转向高端制造业能否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产业发展模式?资本市场的接受程度如何?
海外掘金的逻辑
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对企业的反应可以说明转型的意义。
5家科技企业现场推介会吸引了来自沪浙两地的龙头券商、金融机构和各路资本参与,包括永华投资、浙江科投、亿达资本、交银国际、光大证券等。
嘉仁新材料成立于2012年,核心技术是再生化纤生产,年产量2.5万吨。“目前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耐克、阿迪达斯等。都要求20%~30%的再生原料用于自己的产品由于环保和社会责任。我们自然成为这些海外客户的长期合作伙伴。”娄宝亮说。
据了解,这家企业核心技术的最初来源是日本帝人集团。根据娄宝亮的描述,“日本天皇也从早期占股49%到今天占股14%左右。这项技术知识产权已经被我们完全掌握,十几项国际专利也在不断申报。”
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分离棉、聚酯和聚丙烯,并希望在未来分离氨纶,无疑是市场的一大进步。不过,投资者也关注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与物理方法相比,化学生产(再生纤维)的经济优势是如何体现的?"在场投资者对可控成本和市场接受度提出了相关质疑。
“经过技术团队的攻克,我们自主研发的聚酯化工回收技术已经成功将生产成本降低到接近原厂,但质量比原厂更好。化学定律实际上是为了避免与物理定律竞争。”娄宝亮表示,“虽然化学法成本比物理法高3000元/吨,但由于质量更好,目前我们的订单数量在上升,化学法未来的竞争优势已经非常明显。”
“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仍然需要用客观的数据来支撑其技术,以体现其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属性。”一位熟悉科技创新宝儿的业内人士表示
5家推荐企业中的另一家——浙江迅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视科技”)自主研发的3D打印技术,6年时间已覆盖从牙科到工业、消费等领域的设备产品,今年年初完成超1亿元的b轮融资,目前估值约8亿元。
“在美国14万多家牙科诊所中,约有1万家使用数字技术,我们的3D打印机占据了4000多家。”迅实科技总经理金良描述,“现阶段,我们设备印刷的正畸牙模成本是全球最低的,约3500元,市场平均成本价约1万元。”
多位投资人表示,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数字化口腔正畸技术中,3D打印是关键技术点,该企业的发力可谓掐准了七寸,其在牙科的落地应用场景的选择上也非常精准。
“其实最早我们也将3D打印使用在人像、定制珠宝上,但都觉得市场空间太小;而由于3D打印技术最适合具有个性化、有刚性需求的领域,口腔医疗具有很好的市场且在今年规模已达1000亿元。由于美国与中国3~4年的时间差,我国牙科黄金发展期将在2020年~2021年起步。”

那么,该企业的产品和目前国内市场上两大领先品牌隐适美、时代天使的差异体现在哪?“彼此之间并非竞争,而是集中生产式与分布生产式并存。集中生产式对牙医来说更方便但重启率会提高;而我们在河阳的分布生产式,可以交由牙医在桌边自己完成模具,重启率下降。”
未来,通过加强医生端的沟通,该3D打印机更有望在骨科等领域进行应用。“我们的核心研发团队来自于南加州大学快速成型实验室,芯片技术则和美国德州仪器(TI)签订了相关协议;无论是算法还是硬实力,我们都有独一无二的优势。”金良表示。
一体化成为加速器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关于项目、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充分流动及政务保障,其合力将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加速器。
金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海归博士的他在2013年创立公司并落户绍兴时,就曾对创业环境有所考量。“比如我们在绍兴柯桥产业园区落地,在进行一些海外项目并购时,由于绍兴政务开通了‘一网通办’功能,使得原本需要1个月走完的流程在几天内就办结了,为企业节省了一定的时间。”
为了吸引人才,绍兴甚至特地组队到多个城市举行了“专列引才”活动。“从去年开始我们会带着项目需求去到与我们产业结合紧密的高校寻找人才,该‘专列引才’目前已经走过31个城市近300所高校。”绍兴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罗继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人才发展应该是多渠道的,包括专列引才、大赛引才、以才引才(以人才通过口碑传播带动其他人才)等。”
迅实科技就被纳入到了绍兴市的海内外英才项目计划中,其本身也是通过大赛引才落地的。“绍兴今年关于人才延揽的兑现资金超过了4.4亿元,形式包括房票、创业资助等。”
从罗继红的角度来看,筑巢引凤的前提则是先筑平台,再由平台来催生一系列园区,以及所配套的人才、政务政策。

14日的2019上海·绍兴周大会上,《绍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正式发布。记者发现,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将成为其高水平建设先进制造基地,并对接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的重要产业抓手。
该《计划》还显示,绍兴欲将“科创创新走廊”建设作为下阶段重要任务,其中便包括与松江、杭州、宁波实现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走廊、宁波甬江科创走廊的共建。
开幕式当天,上海市松江区政府与绍兴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机遇;包括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产业园、精准医学产业园、肿瘤防治医联体等在内的一批标志性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达225亿元。
无独有偶,收到G60科创走廊上企业关于政务便利化的诉求,上海松江区税务局早已在今年5月针对G60科创走廊范围内的9个城市实现了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异地打印,免去人才异地奔波的不便。
绍兴、上海的合作,在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看来具有长远意义,尤其是如今开放格局下。
2018年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6万亿美元,长三角占其中37%;在吸引外资层面,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400亿美元,62%在长三角。
周汉民认为,上海和绍兴合作,“一个重点是,要加强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辐射效应;中国自贸区起步于上海,其最核心的任务其实是要学习制度上的创新;因此,绍兴可以对标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准的临港新片区,从投资、贸易等多个自由上发力。另一个重点是,两地可以从营商环境上再深入合作,包括政策、法治、文化等。”
不仅仅是绍兴,浙江的杭州,江苏的南通、泰州,安徽的合肥、安庆,各个城市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积极推进与上海的产业协同、政策对接等合作。项目、人才、资本的无缝衔接,让长三角发展的加速器开足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