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新闻11月6日讯(今日龙口记者王巧珍)
51岁的李波是马贝镇东南村人,性格温和,擅长古玩,喜欢读书,最擅长雕刻。他不同于其他工匠。许多人从小就热爱绘画。当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梦想他们能在某个方面发展。然而,李博却因为一场意外走上了雕刻之路。
逛书店时偶然接触雕刻
当时李博工作稳定,有朋友开玩笑说他有艺术气息,将来会走艺术道路,被他嘲笑。
1996年,李波的妻子突然生病,需要有人照顾。她别无选择,只能辞职回家照顾妻子。除了照顾妻子,李博还经常去书店看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了《中国根艺》这本书,然后就觉得触动了一根神经,想自己试一试。”李波告诉记者。很快,在朋友的帮助下,李博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根,当晚就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件雕塑:木娃娃。
朋友看了他的作品,觉得他的雕塑更有灵性。“反复思考后,反正还有时间。我刚开始进一步学习雕塑,从那以后就失控了。”李博说。
意外获得雕刻名师指点
2009年,李博觉得需要找个地方多学学雕塑,于是问了很多问题,都没有结果。一天,李博正在家里睡觉,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家的堂弟,从沈阳回来探亲。他得知自己一直在学习雕塑,特地来看。
李波的叔叔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在鲁迅美术学院任教。然而,由于我叔叔当天就要走了,他们只是简单地聊了几句就分开了。可能是太激动了,李波忘了联系他叔叔,而当他反应过来时,他叔叔的家人已经离开了马贝镇。当时觉得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于是李博赶紧找了一个朋友追了上来,最后在东海找到了他们。李博说:“当时我们只聊了十分钟,但比我自己在钟真研究三年的情况要好。”
二十年始终坚持如初
李博拿起刻刀已经20多年了。他说,这些年来,他越来越喜欢雕刻,每当看到他的作品,就有一种满足感。记者在李博工作的地方看到,他最近在雕刻各种形状的福娃,非常可爱。有的福娃已经基本完成造型,只留下最后的打磨;有的福娃已经完成了一半,但基本能看到形状;有些福娃只是一块木头,上面有一个简单的草图。
“木头上的裂缝有的可以在雕刻前避免,有的在里面,经常用裂缝改变思维。”李博介绍。雕刻是一门锻炼人意志的手艺,因为每件作品的诞生都充满了未知。从构思到人物定位,再到整个雕刻过程,总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雕塑家才充满了惊喜。李博说:“我走进雕刻,从来没有想过回去。除了刻木头,这几年一直在学刻石头。人们总是要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责任编辑:肖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