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炜
第一杯茶'奈雪的茶遇见黑天鹅。
8月3日,奈雪的茶股低开低走,盘中跌幅超过10%。截至发稿时,奈雪的茶仍跌9%,售价9.9港元,总市值170亿港元。
新华社卧底调查
新闻上,8月2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关于“记者”在网上名人茶店卧底的文章:“不用担心蟑螂”,随意更换标签.》,这暴露了奈雪的茶中各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乱象。当天,“新华社记者在奈雪的茶中卧底”也冲上微博热搜。据新华社报道,上岗当天,记者看到一只指甲大小的蟑螂从面包陈列柜底部爬向面包制作室。记者立即向同组值班文员进行了汇报,但得到的回复是‘没什么,不用担心’。在‘奈雪德茶’长安商场,厨房餐桌上摆放了一些发黑的芒果,并提醒员工去掉‘黑’的部分继续使用,‘不要浪费,稍微处理一下就好’。
8月3日上午,奈雪的茶通过官方微博逐一回应了新华社的报道。
奈雪的茶表示,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连夜对涉事门店进行彻底排查整改。我们为此事件道歉。
奈雪的茶说,质量一直被视为我们的生命线,对食品卫生安全零容忍。我们对此事件深表歉意!很抱歉让所有爱奈雪的人失望了!
奈雪的茶表示,涉及的两家门店将于今天关闭,我们将邀请市场监管总局进行现场检查,并尽快向大家公布检查结果。
今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香港正式上市,成为‘新茶第一股’。
自6月18日Hina Snow公开发行以来,中小投资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超额认购432倍,暗盘一度涨超10%。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奈雪在上市第一天就被卖掉了。打开后,它越开越低。股价最低触及16.7港元,最终收于17.1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3.5%。
创始人赵霖甚至在上市现场说,今天是大量散户抛售的一天。有海外机构给我发微信说第一天可能有50%的散户抛售.这是我们快速吸货的日子。
我没想到这只是开始。上市一个多月后,奈雪的茶进入了持续下滑的过程。上市一个多月后,从高点18.98港元跌至现在的9.9港元,跌幅48%,几乎减半。市值也从峰值325亿缩水至170亿港元,减少1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
茶饮的盈利困境
茶是好生意吗?近几年新崛起的茶赛道异常热闹,有奈雪的茶、爱茶、蜜月冰城等。正在全国各地不断开店,规模不断扩大,各行各业的资本也在疯狂涌入,生怕赶不上茶班车。从奈雪的茶叶市场来看,为什么茶叶生意不香?没有新华社曝光的食品卫生问题,奈雪的茶股价一直处于下行通道,根源在于公司自身业绩不佳。
从营收来看,2018年奈雪的茶
共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2019年已经增加到25.01亿元,增速为134%。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营收增速有所放缓,实现营业收入为21.14亿元,同比增长20.8%。营收增长迅速,但是奈雪的茶至今还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亏损6973万元,2019年亏损3968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2751万元。
从招股书来看,奈雪的茶经营利润率只有不足10%,2020年三季度受到疫情的影响,经营利润率下降到4.8%。利润大幅下滑背后,主要在于成本上升,从成本构成上看,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占比较大,且近三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2020年三季度为例,奈雪的茶材料成本占比高达38.4%,人工成本达到28.6%,房租的成本达到12%。如果奈雪的继续加大开店进程,这些成本势必会逐渐上升。
到2020年三季度,奈雪的茶门店数量为422家,覆盖中国大陆地区62个城市,奈雪的茶所有门店均为直营,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这又进一步提高了其成本。
随着奈雪门店数量的增多,奈雪的单店销量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持续下降。
近三年,奈雪的茶单店日均销售额、订单量均出现下降。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2.77万元和2.01万元;平均单店每日订单量分别为716、642、465,经营效率出现显著降低。
奈雪一个单店的想要收回185万的单店投资,需要完成17.2万单,如果以2020年日均的470单计算,那么奈雪单店回本周期要达1年。
在融资方面,2018年3月,奈雪完成A+轮融资。2020年年底,奈雪的茶得云锋基金和太盟投资的超1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美元(130亿港元),按照发行价计算,奈雪的茶上市时的市值将达到300亿港元,半年内实现了翻倍。
奈雪之所以获得资本追捧,主要是市场以消费公司对其进行估值,尤其是农夫山泉、泡泡玛特等公司港股上市之后,造富神话不断。
但是到了茶饮这里,似乎不凑效了,上市即巅峰,这也让蜂拥而至的资本血亏。
事实上,目前茶饮赛道已经有些拥挤堪,茶饮这门生意早已不再是"金山、富矿",各个茶饮公司竞争激烈,资金周转慢、回收成本难,这个看起来不错的生意,实则风险重重,这也是奈雪的茶跌跌不休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