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重冲击所有国家,引发全球危机。疫情向世界揭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同甘共苦的地球村。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
“任何人都不能幸免于重大危机,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能让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破坏国际秩序和规则,而是要以建设性的方式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地趋利避害。”“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秩序。我们必须坚持共建、共建、共享的原则,倡导全球事务由各国讨论和处理。治理体系要人人共建,发展成果要各国人民共享.
孝治万物,大智治制。回顾一整年,从双边对话、多边舞台到国内外交,习近平主席以广阔的视野深入思考世界未来,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现实挑战、完善全球治理开辟道路,提出一系列中国方案,发出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的时代强音。
巩固共识,加强国际协调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疫情持续甚至反复,再次印证了一个现实:全球治理供给明显滞后于治理需求,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
“世界问题众多、规模巨大,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只能通过对话合作来解决。大家都在谈论国际事务,同舟共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首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为建立多边主义共识大声疾呼。习近平主席在视频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那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有力的话语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定下了基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和一般性辩论均以视频形式举行。这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后,于2017年在联合国总部发表的讲话。他再次发声,提出了中国的方案,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这个最重要的多边舞台上的立场,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
经历了75年风雨的联合国,让全世界70多亿人向往美好生活。《联合国宪章》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着眼于后疫情时代,习近平主席强调,联合国应当伸张正义、实施法治、促进合作、注重行动。
中方主张加强国际协调,通过实践反映发展中国家集团崛起的国际政治现实。任何国家都没有掌握国际事务的权力,都没有主宰别国命运的权力,都没有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没有走自己的路,在世界上搞霸权、霸凌、称霸的权力。单边主义没有出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各国要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享发展成果,掌握世界命运。
中国的提议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古巴总统迪亚斯-卡内尔认为,建立联合国的前提是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表盘的重要性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与个别国家逆潮流而动、鼓吹自身优先、以邻为壑,甚至挑起对抗、制造分裂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古特雷斯表示,中国的支持对多边主义至关重要,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领导作用。
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菲格雷多(Alexander Figueiredo)表示:“中国始终是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捍卫国际法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中,中国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增强信心,推进抗疫合作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疾病和灾难作斗争的历史。正是通过协同努力和携手进步,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战胜了重大流行病。
面对疫情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对疫情展开了人民战争、全面战争和抗战,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
15px;">面对疫情挑战,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疫情大流行再次让世界真切感受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场攸关全人类健康福祉、世界发展繁荣的斗争中,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给予中国真诚帮助和支持。在韩国访问的柬埔寨首相洪森临时决定,增加行程来华访问;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在蒙古国传统佳节白月节假期后第一天到访北京,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以示支持;巴基斯坦紧急调集全国医疗储备驰援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出动军机向中国护送防疫专家和援助物资;美国盖茨基金会投入专项资金支持中国和全球抗击疫情……
中国在继续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助力全球抗疫。中国向超过30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向世卫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同各国在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各环节加强合作……
吉布提总理卡米勒有感而发:“在这一艰难时刻,中国同我们站在一起,给予我们帮助。”
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赞,中国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
肯尼亚执政党朱比利党总书记拉斐尔·图朱说,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正用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聚焦发展,提供平台与行动
“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今年11月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的视频致辞掷地有声。
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强烈冲击。如何早日重启世界经济,中国不仅提出了思路和方案,更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平台和行动。
“搬上云端”的第127届和第128届广交会,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特殊时期,中国架起扩大对外合作的桥梁,提出一系列扩大开放措施。
“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舞台上,习近平主席就坚持开放、包容、创新、绿色发展提出一揽子方案,强调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旨在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习近平主席的论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各国意味着更多机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3。
国际格局在加速演变,全球变暖的趋势却不会因疫情而停步,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三点倡议: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
这些倡议,既着眼解决当下突出问题,协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更旨在引领未来,为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联合国秘书处气候变化团队顾问格雷罗·加西亚认为,中国的承诺是《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国际市场接收到的最强有力信号。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命运愈发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发凸显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一年来,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断取得进展。国家层面,中国正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地区范围,中国与各方就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等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得到积极呼应。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不无感慨: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远见至关重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有远见、内涵深刻,在各国抗疫的当下,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急需的新思维方式,传递了巨大希望”。
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前行。展望未来,中国将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本报记者 王新萍 王 远 张梦旭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