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以公益心助创业梦,助梦创业系统

关爱空巢老人是黄晓明一直坚持的重点公益事业之一

本报记者李青

在黄晓明打开微博,你会发现他的简介很简单:演员,明日爱基金创始人。在他的个人介绍中说:少说多做!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会尽力而为…

他把演员和公益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两个标签。2012年起,黄晓明工作室正式成立“社会慈善公益事业部”,其慈善团队的响应度和执行速度在娱乐圈和慈善公益领域都是有口皆碑的。2014年4月40日(雅安地震纪念日),其工作室与中国社会救助基金会注册成立了“黄晓明明天爱心基金”,重点支持三个核心项目:《让爱带着黄手镯回家》、《温暖十七城》、《为了下一个海星》。

提倡尊重老人

“我做照顾空巢老人的活动已经三四年了。我和陆奶奶配对大概三年了。每年回到青岛,我都会去看她。希望通过我的身体练习,让更多人关注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黄晓明说。

12月16日,黄晓明再次回到家乡青岛,回到母校青岛一中参加“黄晓明让爱回家明陪空巢老人”公益活动。

2014年,黄晓明成为山东省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大使,正式注册成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他开始倡导“老年人最需要的是陪伴,今天是我们的明天。请多陪陪老人”。

近年来,无论行程多忙,黄晓明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陆奶奶,准备衣服鞋帽、食物、红包等礼物。为了让更多的空巢老人得到好的陪伴,他的粉丝自发成立了志愿者团队,定期打电话看望空巢老人。

因为黄晓明的做法,影响了全国的粉丝和他一起做慈善。“我们明教人在全国各地都有固定的志愿者站点,全国大约有2000名志愿者帮我做公益,发放黄手镯,看望空巢老人。我不在的时候,所有的粉丝都在做。他们为我看望空巢老人,陪伴空巢老人,让我非常感动。”为此,黄晓明表彰了99名表现突出的志愿者,通过各种渠道秘密收集他们的愿望,并一一实现,以感谢他们多年来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和帮助。

他的防丢黄手镯五年计划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发放范围主要在二三线城市,辐射贫困乡镇,发放手镯10万只,直接受益者25万人。

青年和儿童也是关注的焦点

黄晓明曾经读过《一只海星》的故事。海滩上有成千上万只海星搁浅,但捡起一只扔进海里会改变这只海星的命运。为此,他启动了“为了下一个海星”慈善项目,先后资助了四川的和赵姐妹8年,贵州的侗族姑娘6年,山东的孝顺皇后4年,唐雅茹和兄弟3年,新疆的孤儿3年。

他也关心青年和大学生的创业。为此,2016年3月,黄晓明与智联招聘,投资1000万元设立“青年启航计划”公益项目,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两年间,该项目覆盖了200多所大学,惠及100万大学生。

儿童也是他关注的领域。“关爱婴儿”项目已经进入第三年。到2017年,727名儿童获得资助,约700个家庭获得援助。

永远不要为慈善事业放弃一颗“初心”

从2001年《大汉天子》的“刘彻”,前期励志激昂,后期疑神疑鬼,晚年沉迷于长生不老,到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中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程”,前者让他一举成名,后者让他一举拿下金鸡、华表、百花、长春电影节、中美电影节五大影帝。

娱乐业中的饮酒

定了自己的地位之后,黄晓明给自己创造了更多身份,每一个新身份都会使他激发出更深层次的活力。


从2004年开始,他资助贫困学生,做志愿者,向灾区捐款捐物、救急救灾。除了关注老人,他还花时间做义工。在母校青岛一中设立了奖学金,捐赠了30所博爱小学,捐资百万助力青少年足球,设立青年人创业就业基金,担任多个公益组织的爱心大使,黄晓明从未放弃一颗做慈善的“初心”。


他还因此获颁许许多多慈善人物的奖项。2017年,黄晓明被评为中国明星首善人物、第四届CCTV年度慈善人物、2017年度公益人物、今日头条年度公益之星。


对于这些荣誉,黄晓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殊荣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做的事是否能够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快乐,我认为我都做到了”。


截止到2017年12月,黄晓明累积捐款捐物超4410万人民币,706万新台币。如今,对他而言,慈善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态度。


“我觉得日常的工作是我必须要完成的,公益也是我必须要做的。我把公益当做事业,是我人生必须完成的目标。因为对自己而言,慈善就在生活中的点滴之间,慈善是一种态度,只要碰到了就会去做,并且是要坚持一生的事情。”谈及对公益担当的感受,黄晓明说道。


明星面对面


《公益时报》:对于获得2017“CCTV年度慈善人物”奖项,你作为本年度唯一一名明星身份的获奖者,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黄晓明:我在做公益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会有殊荣在身,殊荣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这件事情是否能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快乐。我所做的每件事只要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便是我的初衷、或者初心。


《公益时报》:你在2017“CCTV年度慈善人物”获奖现场也不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人,以自己为例倡导“敬老”。老人一直是你重点关注的领域,你认为如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且具有可持续性?


黄晓明: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老人都是空巢老人。这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被很大一部分人或群体忽略甚至遗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多的关系吧。


现在,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子女容易忽略老人的感受,常因工作忙碌等原因不能回家,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我也经常有非常忙的时候,我也有过有家不能回的时候,甚至是到了青岛也还是回不去家。但是,这样的情况一次、两次可以,再多便不能成为理由。不管事业心有多重,也是一定可以抽出时间回家看看父母的,哪怕每天打个电话或者每隔几天打个电话,或者每隔一段时间抽空回家陪陪家人,再或者把家人接到身边来,跟自己待一段时间,这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觉得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给每个人灌输这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开始。让父母能时刻感受到自己依然被亲手养育成人的儿女们所关心着、照顾着,一定不能让老人感到孤独,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将来都会变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去关爱自己的家人和老人,让空巢老人不空。所以,那就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吧。


《公益时报》:对于做慈善这件事,你个人更崇尚高调还是低调?为什么?


黄晓明:我觉得无所谓,我从来不觉得做慈善这件事情高调或者低调是我在意的事情,因为只要你是真正地在做才是最重要的。当你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有时想低调也低调不了,你去做的时候被人拍了发在网上,你就可以借此机会号召更多的人来帮你一起来做。但如果没有人关注的时候,你就坚持去做就好。对于公众人物来说,高调其实是把双刃剑,只要能够达到真正做慈善的目的,能够让更多的人跟着你一起做慈善,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公益时报》:对于粉丝而言,自己喜欢的明星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各种影响甚至示范效应。在公益慈善这件事情上,你希望给自己的粉丝哪些启示或者说“榜样作用?”


黄晓明:这点是我非常骄傲的,也是非常开心的。我们“明教”的人在全国各地都有固定的志愿者站点,全国各地约有2000名志愿者在帮我做公益——发放黄手环和探望空巢老人。我不在的时候,都是粉丝们在做,他们代我去探望空巢老人,陪伴空巢老人,这让我非常感动。


《公益时报》:当下公益慈善是一种流行、是一种热点,有很多人参与公益,但做的都是短、平、快,甚至是面子工程。对于公众人物而言,你觉得该如何看待公益这件事?


黄晓明:与我而言,我并不会强求,我们不要去道德绑架,但是如果别人愿意做,哪怕是一点点,或者,哪怕每天给这个世界一点微笑,都是一种公益,都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阳光、更加具有正能量。


《公益时报》:你签约的艺人或者公司里的员工,你会不会也倡导他们多关注公益这个领域?


黄晓明:一定会的,我经常带公司的一些艺人去各种公益活动的现场,我希望他们也能够坚持把慈善和公益做成一种习惯。


《公益时报》:演员职业和公益的关系是怎样的,为做公益事业带来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有哪些不利的方面?


黄晓明:我觉得我们不能够去道德绑架,做公益应该是自愿的。名人做慈善是把双刃剑,经常会被道德绑架说你一定要做。又或者是别人做了,你为什么不做?又或者一旦曝光率高了,又会被说是拿这个来炒作。所以,我觉得不管是高调还是低调,只要做了就都是好的。


《公益时报》:你家的宝贝“小海棉”正在一天天的长大。如果有一天他问你:“爸爸,什么是‘公益’?”你会怎么回答他?


黄晓明:我个人认为,当你愿意去帮助别人,并且帮到了别人,让别人感到很开心的同时你也很开心,那就是公益。


《公益时报》:对于孩子,你觉得公益慈善的感染力会对他的人生和成长有哪些影响?你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晓明:我觉得公益的培养除了来自父母的以外,学校也应该培养孩子的公益心、道德心,让孩子从小树立一种意识,你所得到的每一份都是来自这个社会、来自这个国家,你有义务去回馈社会和国家。并且,这种回馈也是可以让自己感到开心和幸福的,既能幸福别人也能幸福自己。此外,从小培养孩子的公益心、道德心,可以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我不会刻意去阻止我的孩子做任何一件他想做的事,我已经想好了,我的孩子是自由的,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希望他多出去锻炼,在小的时候多一些挫折和磨难,这样有利于他未来的发展,我也坚信他一定会比我更好。


《公益时报》: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规划?


黄晓明:除了继续坚持以外,希望能做得更大一点,更有影响力一点。每天坚持做一点,哪怕一年只是做一小部分。接下来,计划关注社会企业,通过商业及更为多元的方式,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