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当你来到服务中心,第一个见到你的人不是这里的服务人员,而是一个会说流利礼貌语言的机器人,你会感到惊讶吗?这绝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在杭州滨江行政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个叫“肖斌”的机器人,不仅能带路回答问题,还能讲笑话,给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带来了很多欢乐。
科大讯飞有限公司已与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1 1 5 X”战略合作框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杭州的应用布局,携手打造杭州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说到人工智能,估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机器人。人类发展人工智能,大踏步前进。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二代传感器出现到1969年,日本加藤一郎实验室诞生了第一台能够双脚行走的机器人。从工业生产中人工机器人的人工替代,到日益进入日常生活,可谓日新月异。
人类需要机器人,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头条。在杭州,不仅在机械加工、家电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在餐饮服务行业,甚至在家庭中,机器人已经开始慢慢进门完成智能化工作,杭州正在敲响机器人时代的大门。据相关报道,2016年浙江新增使用工业机器人超过1万台,到2020年,浙江在役工业机器人将超过10万台。杭州有40多家本土企业开发了机器人。在杭州,“机器人”正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热门词汇。
如今,杭州正全力打造“超级大脑”,将大数据、云计算应用于现代城市治理。这个“超级大脑”的组成,人工智能注定不会缺席,并将成为它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从这次签约的内容,不难看出端倪。围绕与杭州市政府共同打造的“1 1 5 X战略合作框架”,加强“一中心”即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建设,打造“一平台”即杭州人工智能双创平台,全面开展智慧城市、教育、医疗、检察、公安五大领域合作,积极拓展“X”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说白了,其实就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增强版或升级版。
当然,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城市、造福大众,需要我们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争取发展新优势的高度去认识。我们需要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治理和新产业。维度理解;需要在更多创业创新政策上倾斜,大力引进更多尖端人才,让人工智能走进更多生产企业和千家万户,让科技改变生活,让智慧点燃梦想,让市民获得更多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
打造城市“超级大脑”,杭州欢迎机器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