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三国大时代5破解版 威哥创业记

金庸说。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力远超其文学价值,给读者各种思考的精神食粮。

《三国演义》中的生活方式作为“精神食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无论是出身卑微,还是屡遭失败,亦或是前路莫测,三国英雄们总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磨难。

他们用自己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每个智者都有三个问题。

不问出处

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魏蜀吴”三股势力中最强的。

然而在此之前,曹操不过是一个宦官,既没有学院派的名声,也没有什么好名声。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林,在竞选中骂他:“骄者留丑,此不彰显德”。

在当时,贵族出身就像是一张社会通行证,可以让人升到顶峰。

然而,曹操并不相信这种邪恶。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挑战所有的批评,最终成功地击败了他们

42" qid="6543391589052454157" mention-index="0">袁绍、一统北方,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做“英雄不问出处”。






正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曹操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才能并非出身所能决定。




所以当他身居高位时,多次颁下求贤令,主张“不拘一格用人才”。




他曾说:“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于他而言,人才不需要以家世背景为背书,真才实学才是检验才能的标准。




这种唯才是举、不问出身的态度,颠覆了当时选拔人才重出身的传统观念,帮助曹操成就了霸业。




《道德经》说:“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人生在世,有很多东西都是上天注定的。一个人无论再努力,也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那些无谓的烦恼,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




要知道,一个人的价值,往往不在于他的出身,而在于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的所作所为。




凡为人者,通坎坷而自省,通气运而自胜,于平凡世界中活出壮美人生,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壮举!




不问成败




生活中,我们习惯以一时之成败论英雄,但历史却并非如此。




在三国乱世中,有一大票人在为创业而奔波劳碌。




其中,有一个最不起眼的落魄贵族,那便是刘备




在当时,刘备算是穷得只剩下梦想了。相比于曹操和孙权,他可以说是无依无靠,白手起家。




24岁,他第一次创业。和关羽、张飞带着全部家当去打黄巾,因战绩不错封了个安喜县令。可是没多久,就因鞭打督邮一事,挂印而去了。




35岁,他第二次创业。陶谦病危,把徐州免费送给了他。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可惜还没捂热,就被袁术吕布给抢去了。




39岁,他第三次创业。才刚起步,就被曹操亲自带队打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40岁,他第四次创业。这时候的他还是两手空空,为了生存不得已依附刘表,表面上很受欢迎,实际上却饱受猜疑。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得不坐了8年冷板凳。换了普通人,恐怕早就放弃了,但他是刘备,他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他也有疲惫的时候,看着自己髀肉复生的大腿,哭得像个孩子;




他也有懈怠的时候,看着孙夫人的貌美如花,乐得不想回家。




但哭过的刘备擦干眼泪,壮志不改;乐过的刘备自我反省,接着创业。




48岁那年,刘备第五次创业。这8年来,他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地操练军队,最终借着赤壁的东风,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路。




虽然刘备穷尽一生也没有完成恢复汉室的伟业,但他无论遭受什么挫折,处于何等境地,都没有被一时的成败所左右。






这样的执着,这样的淡然,足以告慰他奔波的一生。




《菜根谭》有言:“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




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加重一个人心理上的负担,这越来越重的负担,在前进的路上会压得你喘不上气来。




若是太过执着于成败,迈不过失败的坎,那最后就踏不过成功的门。




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亲手点亮自己的心灯。成之坦然,败之淡然,无论春暖花开,冰霜雨雪,都要学会积极面对。




不问得失




要说人生最难取舍的是什么,那或许莫过于得失了。




这一点,我们看看鲁肃就知道了。




鲁肃出身世家、乐善好施,平素好结交名士,这也为他赚足了“粉丝”,就连心高气傲的周瑜也为他的仗义疏财所折服。




周瑜曾向鲁肃借粮,当时鲁肃家中只有两囷米,于是便将其中一囷赠给了周瑜。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粮食至关重要,而鲁肃却能如此慷慨,可见他对个人得失,不太放在心上。






后来,周瑜将鲁肃推荐给了孙权。赤壁战前,孙权帐下谋臣各自为己,力主投降,唯独鲁肃一人力排众议,他对孙权说:




“众人皆可降曹,惟将军不可降曹。如我降曹,累官不失州郡,但主公降曹,还能为一方之主吗?”




鲁肃的话深深打动了孙权,让他下定决心“联刘抗曹”,最终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鲁肃无论为人,还是谋事,都从大局出发,不计个人得失,这也使他成为继周瑜之后孙吴的第二任大都督,被后世赞为“江东真正的智者”。




清代文学家俞樾有一副对联:




积累譬为山,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功修无幸获,种豆是豆,种瓜是瓜




做人当严于律已,做事应精益求精。




人在很多时候对于得失是难以释怀的,但人生总是得失并存,有时,你拥有了清风,便要交还明月。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莫问得失,只问耕耘,自然会获得快乐洒脱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成空;功过得失,一笑之中。




生活琐碎,不纠缠于无谓的烦恼,人自会豁然开朗。




麦家在《人生海海》中写道:“人生的高度,不是看清多少事,而是看轻多少事。”




而出身、成败、得失,岂不正是我们应该看轻的事吗?




看轻出身,方能坚守初心;看轻成败,方能一往无前;看轻得失,方能无怨无悔。




人生,看轻才会轻松,看浅方得自在!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不雨亦潇潇,说书的侠客,仗剑的书生


图片 | 《三国演义》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