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开拓者和奠基者哪个,创业奠基者 建设开拓者 发展推动者

纪慎之

5月30日是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天,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老所长蒋新松院士发起了追思活动。

水下机器人从梦想到现实

蒋新松是中国最早倡导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的人之一。1980年,他就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后,致力于探索和奋力寻找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之路。他在国内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考察,并根据当时的基本条件和国内相关领域的需求,选择了水下机器人作为突破口。

1983年,蒋新松作为项目负责人和联合国相关大学、研究所,开展并完成了我国首台深度200米的电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的研究、设计和试验。这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尽快形成真正实用的产品,他决定在自研技术的基础上,于1985年引进美国水下机器人技术,随后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具有电缆遥控和水下作业功能的国产中型水下机器人RECON-IV-300-SIA。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的典范。

1990年,在蒋新松的策划和指导下,冯锡生(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深度1000米的无缆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者”。1991年10月,为了加速实现6000米深的目标,在资金落实之前,蒋新松向国家科委下达了军令,并与俄罗斯远东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了6000米的CR-01水下机器人。

就这样,中国仅用3年时间,用不到2000万人民币,就完成了在国外使用10年、耗资3000万美元的深海潜航器。它们用于水下观测和检查、海洋航行保护、海上作业平台建设、海底资源丰度调查等。加上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钱海”、“金鱼”等水下机器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国际影响,为进一步自主研发各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20年来,水下机器人在我国不断发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00米,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它的总设计师,702 CSSC的徐芑南,是蒋新松亲自挑选的6000米水下机器人的总设计师。“海都”号有一万米的深度,它的研究骨干也是蒋新松的学生。随着神舟、天宫、天舟、小龙、乾隆、海都、海乙等飞天、探海神器的出现,中国真正进入了一个不仅能在月球上待上九天,还能在五洋捉鳖的时代。

引领工业机器人产业化

1992年,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思考,蒋新松宣布将以沈阳自动化院为技术支撑,以大中型企业为应用背景,在国内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化。他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从应用工程开始抢占市场,推动产品开发。

1993年,蒋新松用当时仅有的1000万元自有资金从日本购买了19台机器人机械手,与国产控制器配套,以应用工程推动产业化。几年来,沈阳自动化所部分使用国产机器人,在汽车、摩托车等行业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机器人应用工程市场,同时也迫使进口机器人大幅降价。无论从技术、市场、运营模式、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当时沈阳自动化学院的机器人工程系已经有了产业化的雏形。

2000年,沈阳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以蒋新松命名的高科技公司

蒋新松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掌握自动化发展的前沿技术,致力于工厂的生产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可以说,蒋新松等原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的领导者和实践者。

作为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的首席科学家,蒋新松

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确定为该领域的两个主题之一,加以倡导、规划和实施。CIMS主要面向制造业,利用产品设计、加工制造、装配运输、市场营销、计划决策等企业全部信息的交融共享和优化控制,旨在全面优化T(交付时间)、Q(产品质量)、C(成本)、S(服务),提高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蒋新松率领全国近2000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相关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用了不到9年时间,就在全国100多家企业实现了CIMS。这极大地改进了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蒋新松提出将CIMS理念和方法应用于非制造业,亲自组织人力编制“大型过程工业自动化总体技术”,即CIPS项目申请报告,并争取将其列入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1995年,他提出“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并争取将之列入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后来他又提出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拟实制造等一系列以知识为基础的先进制造和管理概念、理论与方法。


由于专业与工作关系,蒋新松对工厂、工业生产、工人有着特殊的情结。也许,在他的心头早就埋下了工业强国的梦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有目的性地从科技入手,关注着我国大中型企业的问题。为了使“863”计划能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作出贡献,他从战略角度提出要把CIMS的发展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863”计划研究的技术能为国有企业改变竞争态势提供技术手段。


在蒋新松66年的生命里,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面对机遇;无论作为一线科研人员,还是作为科研管理者或战略的制定者,他都秉持着对祖国和科学无比挚爱的深厚情感,矢志不移、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贡献。


(作者曾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助理等职,现已退休。本报记者沈春蕾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6-04 第6版 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