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对标找差距,对标创业板

7月22日,科创板刚刚过完他的“两岁”生日。近两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从25家飙升至310余家,IPO融资金额超过3650亿元,占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40%以上。

科创板不仅是高科技公司融资的最佳平台,也是a股投资的热点。在不久前召开的郭盛证券年中策略会上,郭盛证券首席策略师张启尧指出,科技创新板将是未来最强的投资主线。

资金面主要矛盾:从“增量入场”到“存量博弈”

章启尧首先分析了海外和国内的市场环境。

在海外,张启尧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好转,经济继续回暖。但去年以来,美国和欧洲以需求为导向的刺激政策,加上疫苗分配和疫情管理的不对称,导致生产修复滞后。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全球通胀风险正在逐步酝酿。

章启尧认为,海外流动性过剩,尤其是美国,美联储可能是时候启动Taper了。然而,与此同时,它表示,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美联储的缩减。

“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叠加拜登的财政刺激计划将推动美国企业基本面的持续修复,这将对美股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类似13-15年;如果美国经济复苏未能达到预期,甚至再次陷入衰退,美联储将大概率重启宽松政策,类似于2010年3月结束QE1后,8月启动QE2。因此,无论哪种情况,美股乃至全球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都很小。”张启尧说。

国内方面,张启珍认为,在消除基数扰动后,2021年初以来,实际经济复苏已经开始由快转慢;整体来看,经济动能呈现内弱外强的特点,双轮驱动的复苏仍依赖房地产和出口。本轮经济扩张接近顶部,但下半年整体经济环境还算不错,宏观基本面韧性还在。

在回顾上半年a股市场时,张启尧指出,今年融资的主要矛盾是从“增量入场”到“存量博弈”。

一是机构资金绝对流入较去年有所下降。二季度以来,基金发行明显放缓,保险基金减仓,外资、理财、养老金、社保、年金等保持稳定,未出现大幅增仓。二是机构资金边际驱动力减弱。过去几年,机构实力由弱变强,机构话语权增加。以公募和外资为代表的机构基金在市场中的占比大幅提升。然而,随着市场和机构的扩张,资本的边际驱动力已经减弱。尽管绝对流入金额没有明显下降,但其在a股当前市值中的比例略有下降。

科创板将成最强主线

展望下半年市场,章启尧预测,下半年整个指数将继续波动。但与过去几年聚焦几个主赛道不同,今年的市场结构更加绽放,行业轮动和选择结构带来的超额收益更加显著。

为什么今年不一样?核心在于资本从增量入场到存量的博弈,带来投资逻辑的相应变化。

“过去几年,利率下行的机构增量资金加速入市,以茅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可以用外资买入,公开发行,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但今年利率边际上行股市资金的主要矛盾是从增量入市到股票博弈,前述投资逻辑不再有效。”张启尧说。

那么,如何克服不同的市场呢?章启尧指出,利率是叠加在资本存量上的博弈,而t

科创50作为科创板第一个市场代表性指数,自发布以来已经运行了整整一年。以科创50指数基点计算,一年半时间内,科创50涨幅超过50%,领先国内外主要股指。

“科创板作为中国未来的摇篮,尤其是硬科技的核心资产,经历了两年的发展壮大,是时候集中挖掘和关注了。长期以来,科创板对公共资金的配置一直处于低配置状态。对于基准创业板而言,科创板掘金仍处于早期阶段,仍有较大的配置空间。”张启尧说。

除了科创板,章启尧还指出,下半年“受益海外需求”和“高增长潜力子赛道”也值得关注。前者包括石油、石化、化工、有色、光伏等行业,后者包括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消费电子、AI、CXO服务、医疗美容、次高端白酒等行业。

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