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无店面外卖盒饭加盟 创业卖快餐

电子商务注重原创编辑

电商聚焦微信官方账号:ds-focus

8月份,外卖平台乱象频发,连三大外卖平台都被立案调查。外卖不起作用。三伏天,大太阳照在头上,商人不得不下楼找吃的。我以为通过媒体的曝光,可以改善外卖平台的情况。然而,我万万没想到离开了“黑餐厅”,来到了“鬼餐厅”,让广大依赖外卖的小白领们。

“幽灵餐厅”:无需店铺 只花500元就能开

之前提到的“黑餐馆”卫生质量不达标,没有营业执照。这次《幽灵餐厅》更牛逼。它甚至没有直接的商店。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通过审计的。

从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糯米外卖等外卖平台的官网可以知道,要想在网上开店,需要完整的经营资质。那么那些连店面都没有的商家如何在外卖平台上开店呢?

无所不能的淘宝和QQ群总能帮助解决这种“问题”。目前,线上“代购”已形成产业链。在淘宝上搜索“外卖店”,会自动找出“饿了么外卖店”和“美团外卖店”。

尚美儿问其中一家店,外卖平台上有没有店帮忙开店。店家欣然同意,留下一个QQ号,要求在QQ上详细讨论。此外,尚美儿还在QQ群搜索“外卖店”,立刻就有了n个可以开外卖平台店的群,有的直接被命名为“美团饿了就开外卖店”。

有记者以“帮忙开外卖店”为由暗访了这些QQ群,发现在商家老板的指导下,只需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手机号、店铺地址、经营范围、店名工人等5类信息即可。如果没有实体店面,商家说只有一个地址就够了。

在商家的帮助下,开店的整个过程只花了3个小时,所以你可以支付500元。

审核松散 问题证件也能过关

没有执照怎么开店?商家说他给了证件500块钱,有保障。虽然商家答应“覆盖”,但记者还是有些疑惑。毕竟应用程序存储实际上并不存在,所有的信息都是随便编译的,难度太大,不会被饥饿的审计程序注意到。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记者有些意外。申请成功后的第三天,平台发送了申请通过审核的信息,以及登录账号和密码。并被告知将安排营销经理协助处理店铺开业事宜。

通过平台商家版的客户端,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菜品没有上线之外,基本信息都是完整的。在认证中心,我还看到了实体店、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照片。

style="font-size:15px;">明明没有执照这两张又是哪里来的呢?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证件的来源,原来是一位早已将自己的店铺盘出的商家的,这位商家也不清楚自己的证件怎么会被卖的。并且证件上显示的临时经营场所已经过期。


对于来源不明且经营场所资质已经过期的证件竟然在平台上审核通过了,可见平台在审核商家资质时并没有严格把关。



▲“幽灵店”显示的工商营业执照


之后饿了么平台又发了一封通知,大致内容是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对餐厅资质进行线下核实。拒绝审核的将被平台视为存在资质问题,进行无效处理后不再开放申诉。


不过左等右等平台所说的第三方机“到店审核”也没有出现。


即便店铺显示“未审核”状态,也并不影响店铺接单。也就是说所谓线下核实基本就是形同虚设。



▲饿了么平台通知截图



是时候创新监管模式了


今年“3.15”晚会曝光了外卖平台的卫生问题后,外卖平台就像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问题接连不断,被曝光出来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一再发生。


外卖平台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有两方面的原因:


1.外卖平台的模式


首先,现在三大外卖平台都是O2O模式,O2O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烧钱”,钱“烧了”投资方也想要看到回报。于是平台迫于对投资方和市场扩张的压力,才对无证、假证商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良商家也就借机“钻空子”,而无良商家提供餐食长期存在质量问题,用户满意度下降,结局也可想而知。



2.监管方式落后


依靠执法部门和平台从侧面进行监管始终不能解决问题。要想监管真正起到作用还是要发动用户一起监管。目前网络订餐平台的监管模式就是执法部门抽查+制定规定+外卖平台审核,太过片面,而且没有效果。


真正有效的监管就是听用户怎么说,不管是平台还是平台上的商家想要盈利最终还是要看用户的满意度。


因此,有业内人士提出,在网络订餐行业实施“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消费者可以对平台上的商家和平台打分,分数公开。这样如果提供外卖的商家出现了卫生问题可以让其他用户第一时间知道,平台也能了解到,从而更好的规范商家行为。



“黑餐馆”“幽灵餐厅”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平台模式需要改进,各方监管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外卖商家同时面对平台、用户、有关部门三重监管,外卖平台的这些乱象是可以杜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