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板指的均价怎么计算,创业板指数是指什么意思

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一个可能经常困惑的问题是,中国这么多年来经历了高GDP增长。2000年中国GDP刚刚突破10万亿元,2019年已经达到99万亿元,上市公司的利润也在上升。2000年上证指数达到2000点,到了2020年还在奋力守住3000点。10倍GDP和股市50%涨幅的反差如此之大。为什么这些年的经济成就没有在股市上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应该是a股的一个大悬案。

事实上,从上证指数的总市值来看,它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约3万亿元,到2019年底达到约35万亿元。同期GDP从10万亿元到99万亿元不等,两者都增长了10倍左右。也就是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企业的利润也有所增加。毕竟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越来越多,a股也成长为万科、格力、茅台等一大批大盘股企业。

除了企业的增长,总市值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这也带来了总市值的额外增加。这个逻辑有点类似于并购带来的企业外延式增长。然而,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为什么总市值增加,指数不涨?或者指数不涨总市值怎么涨?

这需要分析指数与总市值的关系。因为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用流通市值加权,有的用总市值加权。以大家最熟悉的上证指数为例,它是按总市值加权的,其计算公式为:

这里的容量是上证指数初始化到100点时被动设置的常数。1990年12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起点定在100点。如果当日总市值为800亿元,那么容量计算为8亿元/点,即上证指数每一个点,容纳的总市值为8亿元。未来总市值每增加8亿元,上证指数就上涨1个点。

初始化后,每日市场涨跌,特别是盘中涨跌,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的实时股价计算总市值,再除以这个固定容量,得到实时指数。此时的容量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这样就有可能精确地计算出每日的涨跌。如果指数成份股保持不变,这种能力就会保持不变,这样指数的涨跌就能充分反映成份股价格的涨跌。

但是有时候容量会发生变化,主要是新股上市的时候,或者是上市公司已经增发股票、配股等融资的时候,会导致权益增加,这也会使容量被动增加,也就是扩大指数各点的市值容量,这就叫扩容。比如2007年11月17日,中石油需要纳入指数统计,而11月16日,上交所收盘价为5316点。如果11月17日上午包括中石油在内的所有股票持平,那么指数也应该持平,即开盘价上涨0.00%,但上交所总市值因为纳入中石油而增加了6.6万亿元。根据公式:指数=总市值/产能,指数必须维持在5316点不变,总市值增加了6.6万亿元,只能相应增加产能。这就是为什么产能会因为新股上市和老股发行而上升。

根据上证综指的历史价值和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总市值的历史数据,可以倒推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容量的历史变化。

上证指数的容量从2001年5月的14.1亿元/点持续增长到2020年2月的120.8亿元/点,增长了8.56倍,对应的年化增长率仅为12%。事实上,这

间,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在股市中体现的不是指数的上涨,而体现在了扩容上面,也就是新发或增发股本融资上了,容数的上升速度就代表了扩容的速度,从2009年至今,容数平均增速7.2%左右。


只看2009年之后的扩容速度,是因为上证综指的容数上升最陡峭是发生在2007年11月份,因为中国石油上市纳入指数,导致容数异常上升了一次。当时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底的5954点下跌到了11月底的4,871点,跌幅达18.2%。10月底的上证总市值是22.5万亿,18.2%的跌幅对应的市值缩水应该是4万亿,结果到了11月底上证总市值增加到了24.3万亿,反倒比10月底增加了将近2万亿,里外6万亿的差值就是因为中国石油纳入了指数统计。因为中国石油当时总市值一直是6万多亿,单此一项,就将上证容数从37.8拉升到了49.8。现在中国石油总市值不足1万亿,纳入指数以来市值缩水了5万亿左右,严重拖累了上证指数点位。


对于如何计算中国石油对指数的拖累,一种算法是,计算2007年11月16日开始纳入指数时,中国石油在当天5316点上证指数中,大概占了1325点,权重达到了24.9%。到了2020年2月底,中国石油总市值只有9200亿元,按照120.8亿元/点的最新容数,中国石油的市值只贡献了上证2880点中的77点,权重仅剩下了2.7%。


虽然中国石油只从股市融过一次资,即IPO时的668亿元,但对过去这些年指数的影响是明显的,造成了容数的快速上升,也造成了指数的失真。


指数失真在2007年之前是一件市场比较关切的问题,因为2002年之后市场进入熊市,指数跌幅较大。于是一个妙招被想出来了,改动指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改的是新股到底哪一天开始纳入指数统计。最开始1990年上交所采取的是新股上市1个月后纳入股票指数计算,1991年11月8日,上交所提出新股于上市交易后第二日纳入股票指数计算。2002年9月23日,上交所又修改为新股上市首日即纳入股票指数计算,这样每次有新股上市,都能提振一次指数。直到2007年市场已经明显牛市,才放弃这种简单的救市手段。最终上交所于2007年1月6日开始,新股于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计入指数,延续至今。


最明显的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市,中国银行开盘涨幅30%多,导致上证综指直接高开了4.38%,而深证指数平开,拉抬效果显著。正是在那4年多的时间里,每一次新股上市就提振一次指数,使得那一轮熊市中,上证综指从最高点2245跌到最低998点,如果没有新股首日的拉抬,最低点应该在700点左右,也就是大概跌了2/3,这与当时个股实际跌幅更为接近。


容数是一个可以简单直接分析指数的工具,比如可以快速计算具体个股、板块对应的点数。这个容数平时稳定不变,只有在新股上市、老股增发时才会随之扩容。扩容的速度虽然过去20年时间里年化上升12%,比GDP还高了3%。但在中石油之后的十来年时间里,扩容速度其实跟目前的GDP增速相当,按照2020年2月份120.8的水平,投资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自行估算。还有更简单了解最新容数的办法是,登录上交所网站www.sse.com.cn,每天收盘后会在首页右下角公布当天的总市值,拿这个总市值除以当天上证综指收盘点位,即可得出最新容数。


创业板指数是根据100只成分股的流通市值加权计算的,而且成分股会定期更换,因此根据创业板指数的容数,会因为每次更换成分股而发生变动,其变化反映的就不是IPO、定增等融资扩容行为了,因此创业板容数的研究意义不大。


最后再看一下上证B股的容数,因为B股很多年都没有新增股票了,反倒有些公司退市或回购,使得B股的股本一直在缩水,体现出来的就是上证B指的容数在持续下降,这也是少有的容数下降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