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茶产业不仅是一家茶店,传统茶产业也不景气。茶叶生意有几种形式。今天,从零售的角度来看。
生意好不好,可以从进店数量、成交率、回购率三个点来诊断。
进店量
是一天内进店的顾客数。周转率是指一天进店人数中有多少人购买。回购率是指三个月内再次购买的客户数量。进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你的实体店;另一个是你的网店,可能是朋友圈,淘宝,JD.COM,Tik Tok等等。
营销的本质是与客户建立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千载难逢的商业关系,也可能是每次只喝茶不买的关系。对于实体店来说,进店是关系的第一步。
然而,在同一条街上,一些茶馆的顾客数量很高,而另一些茶馆的顾客数量很低。
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
1.存储图像
2、窗口和水位显示
3.氛围和人员状况
店铺形象是指店铺的风格、灯光和布局。
你可以看看做得很好的服装店或其他品牌,你会发现一个好商店的形象。一是整体性强,能吸引路人的注意;二是灯光明亮,白天黑夜都开灯;三是布局有序,不会乱;4.招牌很突出。店铺形象是为了吸引过往客人的注意力,发现他们的需求,同时方便客人找店铺。
水位指的是店门前的第一个中道台。橱窗和水台是客人走近店铺或路过店铺门口,激发兴趣,引导进店的主要因素。
一些商店、窗户和水台陈列着一堆分不清是什么茶的茶饼或茶具。它们不明亮,没有主题。除了老顾客,他们很少主动带新顾客进店。
因此,橱窗和水台的布局和产品展示要主题明确、季节性强。
你可以看看你商店的橱窗和水柜台。生意不是促销的引流,但每天都有新顾客不断进店。维护好老客户,不断有新客户进店,这样生意才会持续做好。
门店有两种,一种是自然进店,一种是邀请进店。我自然会说到吸引店铺。
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吸引感兴趣的客人进店。
很多制茶人对这些东西的认识比较薄弱,自然进店的人数是检验一家店的位置和产品展示的关键,这也是一家店经营的先天因素。如果先天虚弱,只有后天才能弥补。
那么,一家已经开业的店铺如何吸引客人进店呢?您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以新带旧
每天邀请不同的老客户。以某某茶新上市、某某茶会、不同年份试茶等名义邀请老客户前来。同时告诉老顾客(前提是你充分了解老顾客)这是一个特别的邀请,没有其他不知名的喝茶人,这样他就可以带着自己熟悉的朋友去品尝饮料和品尝。老顾客原则上三个月内不要重复邀请。基本要求是每个客户都要建立基本信息。
2、高频小促销
一家茶叶店最好一年不要有两次以上的大规模促销
,最好只做一次,活动太过频繁会让顾客关注促销优惠,影响日常销售,且造成顾客流失。高频小促的意思是每个月可以针对不同的客人做小促销,不是针对所有顾客,是一对一推广。比如4月新茶上市,可以针对喜欢新茶的老顾客进行一对一微信或电话推广,比如说:李哥,您去年买的XX新茶明天刚好上市,头道茶,我第一时间告诉你,因为是新品刚上市有一个买好茶送老茶的活动,只限7天,您有时间过来喝喝,看喜不喜欢。
同样的,每个月制定一个小促活动,分批邀请不同客人参加。
3、应天推广
比如今天天热,就针对喝普洱白茶的老顾客说,王姐,今天天气突然热了,店里新上了冰萃白茶,冰冰凉的清清甜的,喝了消暑降热的。再比如夏天下雨,湿度大,针对高湿的客群尤其是女性可以推广,肖姐,这两天下雨容易胃寒,店里新泡了古树晒红,适合夏天喝,喝了暖胃不燥热。
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的顾客会回复说“好的,我有时间过来看看。”通常客人这样说了后,一般会忘了,当客人回复后,你再跟进一句“王姐,今天不忙的话,就晚上过来哈,我让小X(之前服务她的茶师)给你准备好古树白茶,甜润又清凉的呢!”
尽可能跟客人确定好今天过来,如果客人实在没时间过来或怎么样,再为后续的跟进埋下伏笔。

上面讲的是自然进店和邀约进店的一些方法,大家可以思考,不一定要这样去做,而是启迪大家可以有一些方法可以去尝试,毕竟每个店铺自己是最熟悉的,用你适合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进店量是生意的基础,自然进店是针对新顾客,邀约进店是针对老顾客和老带新。进店量有了,才会有我们服务和销售的机会。
成交率
第二点成交率,以我自己的店铺为例,进店量高的店铺,成交率大概会在10%左右;进店量低的店铺,成交率大概会在30%-40%,当然这个也不绝对,要看店铺类型。商业街店进店量高,社区店进店量低。(下面的数字供参考)
大家可以试着统计一下每天进店的顾客人数和成交人数,看看你们的百分比是多少。
进来100个人,如果有10个人购买,客单价在600元,那么日销就有6000元,10%是高客流的商业街店的基础。如果低于10%,那么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是产品本身,二是员工能力。
产品本身要从三个方面去看:
1、流水台的产品及价格,通常客人进店第一看的或拿起看的是流水台的产品,如果价格太高,或是产品不合,很多客人就会抬头看看店里的布置就返身走出店铺了。
2、驻足点的产品及价格,有一部份客人进店后会在第一个转道处,或是某类产品陈列区停留,通常会看水平视线的产品,这个区通常是最容易成交的。这个区的产品和价格要符合我们上次分享的主顾客群的产品和价格需求。

3、试泡品饮的产品,客人进店后,通过服务和接触,我们邀约客人入座品饮,要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性一是针对客人的饮茶喜好,二是价格消费能力。
员工能力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二是销售。当然产品的基础功底是必须的。
客人进店通常是先服务后销售。通过服务打开客人的心门,再进行销售转化,切忌不要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做销售,这样往往会把客人推出店门。
每个店在做服务转化销售时,可以把握好两个要点,一是服务过程中了解顾客喜好推荐适合产品,二是通过主推店内核心产品打开产品话题进行销售转化。
销售过程中有一个问题要注意,不要以个人的经历和观点去限制客人的消费需求。
旅游区的销售一般会从低走高,让客人把印象停留在最好的阶段进行销售。而商业街店节奏通常较快,可以是两种方式,一种是不试茶直接销售,建议推荐100-300价位的或方便装的;一种是入座试茶的,可以从高到低,从箱到盒到单品的推荐。冲高得中,说低得低,这一点大家要有认识。
如果成交率低于上面我说的百分比,那么大家要从产品和员工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自检。
复购率
这是一个店铺销售的核心。如果一个店铺光有新客没有老客复购,除了景区店,这个店的生意肯定做不长久的(就算是景区店也是增长有限的)。
我先说一个数字,经营上一年的店铺老顾客销售占比30%是最低的,大家可以回顾下自己的老顾客销售占比,而这个就是复购率,尤其是购物后3个月内的老顾客复购。
如果复购率低于30%,代表一次性买卖居多。老顾客不再来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可能是服务,可能是环境,也有可能是同行的竞争。每个店铺的情况不一样,不好一概而论。

大家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一是产品,顾客买回去后的品质和价格是否有问题;
二是服务,售前和售后的服务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让客人有好感的;
三是环境,客人在的时候舒不舒服,是不是得到尊重;四是同行竞争,周围是否有同行做促销和推广等。
今天分享的就是通过进店量、成交率和复购率来分析茶店的生意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