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税务筹划的基本思路是 税务筹划创业

经常有老板和一些准备创业的朋友在问:这个生意我要交多少税点?对于这样的问题,不会有准确的答案。究其原因,是纳税义务的内在不确定性。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纳税模式,不同的纳税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税负和税收风险。大数据时代,新兴的新商业模式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日益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监管环境也增加了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带来财务效益,成为企业主和财务人员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新的“税收思维”。

01税收的法定性质

如果你现在问一个企业主,“你的公司为什么要交税?”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可能会说“因为开发票”,有人可能会说“因为离开公共账户”,但事实上,纳税的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税法。因此,纳税只是一个依法办事的过程,也就是说,当一个“行为”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时,就必须纳税。税务筹划也是如此。“税务筹划”一词来源于1935年英国“税务专员诉温斯特大公”案。当时参与此案的英国上议院议员林书宇爵士在税务筹划上曾发表过这样的声明:“每个人都有权利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法作出的一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么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税收筹划的规范定义已逐步形成,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事先规划和安排经营、投资和财务管理活动,尽可能获得节税的经济效益。”这一概念表明,税收筹划的前提是遵守国家法律和税收法规,这也体现了税收的合法性和税收筹划的正当性。

纳税义务的不确定性

不同的业务和商业模式可能导致不同的税负和税务风险,比如早年著名的商业案例——《自由睡衣》。这个案子一时红极一时,讲的是一个只有四个人的公司,免费送了1000万件睡衣,睡衣市场价188元,盈利7000万元。根据一些网络数据,他们的账号大致计算如下:消费者虽然可以拿到睡衣,但必须支付23元/件的快递费,但实际运费只有5元/件,睡衣的费用是8元/件,网站的推广广告退回3元/件,所以利润是7元/件。借助互联网的新推广模式,一共送出了1000万件,所以这个项目就赚了总利润(23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这种吸引人的模式下,我们连交什么税都不知道。我应该交多少税?如何开具发票?这涉及到如何定义业务的本质。如果按照运营商宣传的——“给睡衣分摊运费”的定义,就直接掉进了税收陷阱。赠送睡衣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将购买的商品无偿赠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应视为销售并缴纳增值税。而售价则视为“近一段时间同类商品的平均售价”。睡衣的市场售价是188元。按照规定,每件睡裙需要缴纳增值税:188(1 13%)x13 %-8(1 13%)x13 % 18(1 9%)x9 %-3(1 6%)X6 %=20这个还是不考虑其他税费的。那么如何在送睡衣的情况下获得较低的税负呢?这时候就需要税收思维来消除这些商业模式的干扰,还原商业的本来面目。所谓的免费睡衣,本质上是以23元/件的价格邮寄销售。“送人”只是一种促销,从而达到超高的销量,反过来又降低了商品和运费的成本,实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根据以上思路,可以得出其业务本质是“卖”,每件睡衣售价23元,进价8元,运费5元,业务推广费3元。这样每件睡裙需要缴纳增值税:23(1.13%)* 13%-8(1.13%)* 13%-5(1.9%)9%-3(1.6%)6%=1.14元由此可见,本项目利润为(23-8-5-3)*1000-1360=5640(万元)。当然,这只是毛利。之后企业所得税缴纳25%,分配给个人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差不多3300万。这就是不同业务定义带来的不确定性。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目的是赚钱,利润的结果是最重要的。但是从税收的角度来说,一定要关注整个业务流程,让业务行为与税法相匹配,否则就很好

可能钱赚到了,但交税都不够的局面。




03 税务的可经营性


前文所述的“税收思维”其核心思想就是“经营税务”,税务是可以被经营的,举两个例子,比如老板买车这个问题,是应该以公司名义买?还是个人名义买?用“税务思维”来考虑的话,怎么都是以公司名义买划算,用公司钱,不用分红给老板,没有20%的个人所得税,公司购进的车辆,比如不含税价100万就能抵扣13万的增值税,还有分4年折旧完的25%的企业所得税,再加上一些维修保养费,加油费等等,以公司名义买车,税金抵扣这块几乎可以完全扣出一台车钱,唯一的问题就是这台车属于公司财产,会被债权人追偿。而这样的风险本身就是极低的,而所有的企业本身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经营风险。再比如某家公司注册子公司开展新业务,但受市场行情原因,连年亏损直至资不抵债,这个时候很多老板会选择注销或出售子公司,但殊不知这又损失一笔税收利益。这个子公司看似资不抵债(很多时候是欠母公司的),但是站在税务角度,大额亏损本身就是一笔货真价实的资产——它可以抵掉25%的企业所得税,如果将相关业务进行调整,将盈利业务注入这家子公司,老板自己就凭空获得了25%的净利润!可见,把“税”当做一项资产来经营,税就不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可利用的资源。不同的思维就会有不同角度,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