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
从小作坊到15亿美元的遗产!他就是“日式管理之父”“经营之神”,是复兴日本精神的知名企业家。日本企业的“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度工作序列”等管理制度都是他首创的!
主人公简介
松下幸之助(1894-1989),“松下电器”创始人,被称为“经营之神”,一家著名的日本跨国公司;由他创办的松下雅行——,被称为日本“政治家的摇篮”。
大家好,我是舒森,欢迎来到今天的读书俱乐部。“松下”牌电器你并不陌生。松下品牌的创始人是被世人称为“管理之神”的日本管理四圣之一的松下幸之助。他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家庭背景,小时候很穷。他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创业传奇。
家庭厄运不断 穷孩儿辍学
起初,松下一家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里相当富有。他的父亲拥有150亩土地,7个佃户耕种。然而,在松下幸之助出生的第五年,他的父亲在交易大米期货时破产,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被迫出售了所有的财产。十口之家搬进了一套低档次的酒店式公寓。食物不够,松下幸之助的兄姐一个个夭折,父亲又欠了许多债.“家里失去了三个孩子,再加上一直没有翻身的极端贫困,让我的父母在心理上和经济上都很痛苦。”松下晚年回忆说:“母亲因疲劳而憔悴的脸和低垂的肩膀一直是我生动而痛苦的记忆。”
父亲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大阪工作,每个月给家里寄去微薄的生活费。9岁时,松下刚刚进入小学四年级。今年秋天,父亲给家人写了一封信,这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信中写道:“河野洋子四年级,两年后小学毕业。然而,我的好朋友宫田在大阪开了一家火盆店,需要一个学徒。他还不如放弃学业来这里当学徒。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容错过。叫河野介快来。”就这样,1903年,松下辍学,独自离家前往大阪,在火盆店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学徒和保姆是松下的名字。一年后,火盆店关门,店主介绍他到“五代自行车”店工作。不幸的是,1906年,父亲因病去世,松下幸之助成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1910年,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松下毅然辞去自行车店的工作,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当练习生。这份工作看似卑微不起眼,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电灯公司求职 屡次遭拒
第一次到大阪电灯公司求职,又矮又瘦又破又脏的松下幸之助被公司人事部负责人婉拒:“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本来应该是借口,但他真的一个月后来了,负责人说有点不对劲,过几天再说。过了几天,他又来了,又重复了很多遍。主管只好直接说实话:“你太脏了,进不了我们公司。”于是他立刻回去借钱,买了一件整洁的衣服,重新穿上。负责人见他如此老实,只好告诉他:“你对电器了解太少,我们不能带你去。”
没想到,两个月后,他再次出现在人事总监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弥补”人事主管用真诚的态度盯着他看了很久,才说:“我做这行几十年了,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你这样找工作的人。我真的很佩服你的耐心和坚韧。”最终,他的毅力终于打动了人事主管,如愿以偿地在电灯公司工作。
>做练习工非常辛苦,每天都要推着装满工具和材料的手推车走街串巷,给老百姓装配电线和安置电灯。这本是一个低微、不起眼的工作,但是松下的工作热情从未降低过,而且他还感觉到自己知识欠缺,主动上了夜间大学。不久,22岁的他被提拔为检验员,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不久,又被提拔为工程负责人。
工作中,松下改良了一种新式产品,而上司却对此付之一笑。松下为自己的发明遭到冷遇感到惋惜和不服,精神上受到打击,产生挫折感。他感到,即使在自己向往的电灯公司工作,也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和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唯一的办法是另立门户,自己创业。
22岁创业 100日元起家
1917年6月,公司挽留无效,批准了松下幸之助的辞职,这一年他22岁。在大阪电灯公司工作5个月的全部薪水,共100日元,是全部的启动资金。在大阪市的一个地方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开办了一家小作坊,职工共有5人,包括妻子梅野、梅野14岁的弟弟、两位电灯公司原同事。这就是闻名全球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最初模样。
小工厂成立后,等待松下的不是开市大吉而是失败。1917年10月,电灯插口制作成功。但10天内仅卖出100个,营业额不足10日元,不仅没有盈利,连老本也赔光了。妻子只得把衣物送进当铺度日。
但松下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同年底,机会来了,川比电气电风扇公司让松下替其试制100个电风扇绝缘底盘。这对困境中的松下来说,恰如旱苗得雨。松下反复试验,解决了技术难题,与妻子、内弟一起用一天工作18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的精神抓住这一线生机。在年关迫近时如期交了货,且质量博得好评。结果,松下在年底获得了800日元的盈利。此后,他们开始制造一些电灯插座、附属插头、具备特殊附属插头的双灯插座等。创业一年后,松下电器开始扩充到拥有8名员工与4项产品,走出了初期困境。

1923年,发明炮弹型电池式自行车灯也让松下名声大振。当时,自行车上的车灯大半是蜡烛式或油灯式的,刮风时很容易熄灭,十分不方便。虽然有电池式的灯,但寿命仅两、三个小时。松下幸之助花了半年时间,发明炮弹型电池式自行车灯,可达到点灯三十至四十小时,并且样式新颖。1925年6月,松下把“national”作为商标进行了申请注册。1927年,松下又开发出角型灯……在“一战”萧条的岁月里,松下又开发出发射式电炉、电熨斗、新型收音机等等,企业在克服重重困难后,逐步进入正轨。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松下电器公司再度面临巨大危机。
电气化热潮 松下战后重生
因为在二战中,松下公司应军方要求为其建造军舰和飞机。盟国占领人员因为松下公司在战争中的表现,对它实行了许多条件极为苛刻的限制。松下幸之助本人几乎被撵出公司。但由于公司工会组织了一次15000名员工签名的请愿活动,要求松下幸之助继续担任总裁。从战后受管制的局面中解脱出来以后,松下幸之助和他的管理人员开始重建公司,寻求更先进的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了家用电器销售的激增。新型的家用电器出现,使得家庭生活更加舒适、更加高效。所有的消费者都想要拥有一台电视机,一台洗衣机以及一台电冰箱,或者说,比较流行的叫法是“三大神器”。松下幸之助预见到了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并且通过建立紧密的零售商网络,加强销售网络、稳固市场占有率,把握了“电气化热潮”。生产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更是给松下带来了空前的利润。
两次战火洗礼 松下名扬海内外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日本从“神武景气”进入了被称为“锅底萧条”的阶段,不过这段萧条期为时不长就结束了。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又进入了超过神武景气的岩户景气时期。此时的松下幸之助认为,日本已经真正成长起来了,应该通过贸易为海外其他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公司采取了一项很大的行动,雄心勃勃地寻求扩大公司业务,不仅要扩大在日本的业务,而且还要扩大到全世界。

1958年,松下电器的出口额是32亿日元,仅占全体销售的7.8%。但在1959年的经营方针发表会上,松下幸之助就要求相关负责人要站在对象国的角度,努力创造出受对象国所喜爱的产品。作为海外事业扩充的第一步,1959年9月,成立了美国松下电器株式会社。随着海外事业的强化,1960年,松下电器出口额已经高达108亿日元,销售占比提高到了10%以上,松下电器的世界版图正在形成。
1961年,松下电器进入北美市场,发现national的商标早已被注册,这才开始使用panasonic作为北美市场的松下品牌。此后,由于Panasonic的品牌认知度比National高,因此松下决定将Panasonic作为全球统一品牌。这就是松下品牌标识的由来。
1961年,正值事业巅峰的松下幸之助宣布退休,但3年后的一场危机,又把这位年届71岁高龄的老人推到了风口浪尖。由于日本经济的过度膨胀,市场急剧恶化,到1964年,因经销商无法获取利润而对公司埋怨重重。松下幸之助毅然决定,以董事长的身份暂时代理公司的营业部部长职务。这个职务重新燃起了他年轻时代的斗志,他每天按时上班,整天奋战在第一线工作中。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走出低谷,又上演了一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高速增长的好戏,全国200多个销售公司联合给他赠送了一尊像:“天马行空”,以表示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