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中国室内儿童游戏行业市场规模为1085.4亿元,较2015年增长10.9%。预计2017-2022年室内儿童游乐园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中高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1490亿元,较2016年增长近4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儿童游戏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变化。
高度依赖线下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儿童游戏行业的市场规模,而室内儿童游戏从根本上说就是线下体验。颠覆传统新游乐模式的创新品牌恐龙艾迪的运营总监认为,儿童游乐企业需要做的是增强消费者粘性,思考未来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按照过去的逻辑做事。
聚焦儿童游戏业务,如何在疫情的沉重打击下安全生存?疫情过后如何生活得更好?迫切需要思考和行动。从恐龙艾迪品牌运营来看,强化消费者体验、增强消费者粘性将成为主要着力点。恐龙爱迪的一位门店经理表示,虽然人流受到严格控制,但开业以来顾客单价持续上涨,在良好的体验下,顾客办卡的热情依然很高。
看儿童剧的业态,门店的消毒防护,线下优惠活动的引流,新会员的吸引,老会员的维护……各种措施都在迎合当下和未来的消费需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游乐业务会更多地思考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选择优质、有实力的购物中心进入。迫于疫情,很多企业开始思考目前的盈利模式和自身抗风险能力。恐龙艾迪项目负责人认为,儿童游戏的业态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依赖线下体验的行业特征不会改变。但是,盈利模式可能会出现“多业态”“泛子化”的变化。“我们会考虑利用地产圈和会员的优势,增加服务内容,可以做一些儿童业态下的跨境业务。”从近几年的市场表现不难看出,“儿童游戏亲子餐厅”“儿童游戏零售”“儿童游戏教育”等各种儿童产业的跨界融合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除了本文提到的恐龙爱迪,ideaTank、乐高、Hamleys、ToysRUs等品牌也一直在探索多业态融合模式。未来,这样的多业态组合将成为行业趋势。同时,疫情影响后,各种业态的复苏伴随着门店的调整,儿童游乐业态也是如此。除了优化自身提高抗风险能力外,未来合作伙伴的选择是本次疫情冲击后品牌主们最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据了解,疫情期间,龙湖地产、九龙仓、华润、万达、合生汇、万象城、五岳等多家有国企和外资背景的购物中心主动对封闭商户给予租金和物业费减免。此外,由于复苏期凸显的竞争力和运营能力,未来品牌拓展将更多考虑与此类优质地产开发商合作。恐龙艾迪在项目初期就已经完成了与这些地产圈大咖的合作,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强者为强,哪个品牌能独霸,疫情之下,恐龙爱迪能否成为儿童游戏行业的“兄弟”?我期待着恐龙埃迪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