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即将关闭,所有拟申请IPO的主要IPO公司也将进入“年中”冲刺期。连日来,沪深两市IPO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晚,创业板正常审查企业(不含已终止并完成注册的企业,下同)总数超过373家,其中尚未收到问询的企业56家,科创板正常审查企业172家,收到问询的企业56家。
年中因素致受理数量大增
其中,6月份是今年新受理的高峰期。截至6月28日,当月创业板新增受理企业54家,科创板新增受理企业48家,合计占今年上半年注册制下IPO受理的54%。2021年1-5月,创业板和科创板新受理企业分别只有7家、5家、21家、13家和41家。在业内人士看来,6月IPO申请人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财务报告的有效期问题。
根据证监会关于IPO发行审核的相关规定,IPO申请企业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 1”,即正常情况下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个月。一般来说,对于报告期为2018年至2020年的企业,其2020年度报告有效期至2021年6月,因此企业必须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年中、年末都是IPO申报的高峰期。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0年12月和2020年6月,沪深交易所受理的IPO申请数量也大幅增加。2020年12月,创业板和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达到137家的峰值。2020年6月,科创板接受IPO的企业数量突然超过其他月份,达到93家。
(说明:今年前6个月IPO受理企业数量)
010年至1010年,根据今年注册制下的企业申请情况,申请创业板的102家公司预计共募集资金738.61亿元,主要来自证监会24个行业,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共有27家企业申请在创业板IPO。
具体来看,98家企业采用了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只有华大九天、广康生化、东天威、鸿博药业采用了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其中,募资金额最高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iSoftStone主要为通信设备、互联网服务、金融、高新技术、制造业等行业的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软件和数字技术服务以及数字化运营服务。iSoftStone的前五大客户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其中华为连续四年成为其最大客户,其销售额分别占当期营收的50%以上。
早在2010年12月,iSoftStone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共募集资金1.41亿美元。然而,上市不到三年,公司于2013年开始寻求私有化和退市。2014年4月,宣布已达成明确的私有化协议。然而,从那以后,iSoftStone的借壳上市在四年内失败了三次。本次创业板IPO,iSoftStone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6352.94万股,募集资金35亿元。
今年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87家企业中,有8家未披露具体融资金额,其余79家公司计划合计融资1320.54亿元。科学技术
,为27家,紧随其后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分别13家和11家企业申报。从上市标准上看,科创板1至5条上市标准均有企业申报,此外还有多家企业申请了特殊表决权上市标准以及红筹股上市标准。如旷视科技、百济神州分别选用的是红筹股上市标准一和二,华勤技术、商米科技分别选择了特殊表决权上市标准一和二。
具体来看,拟募资金额最高的是百济神州,官网资料显示,百济神州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商业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用于治疗癌症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成立的第6年,也就是2016年,百济神州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两年后的2018年8月8日,百济神州登陆港交所,成为首个在美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
根据招股书资料,百济神州目前已有11款自主研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或商业化阶段,包括3款产品获批上市。
6月28日,百济神州的科创板上市申请正式通过上市委审议,此次科创板上市,百济神州拟募资200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生产基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五个方面。如果在科创板上市成功,百济神州将有望成为首个“三地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