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环保小工厂创业项目 玉苍创业

2018-11-27 09:41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黄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苍南县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苍南发展环境、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新时代浙江美丽南门的重要抓手。制定“三年规划”,全面宣传发动,精心谋划实施,突出特色,狠抓责任落实,扎实开展“一强化三整治”行动,全面贯彻“干净、有序、美观、专业”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苍南环境整治样板。

2017年,我县共有7个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其中聚溪镇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镇。2018年,我县自压制定“72”工作目标,争取金乡、赤溪、马站、盐亭、西早5个乡镇于11月底通过省级验收,下关、桥墩、王力、宜山4个乡镇于12月底通过省级验收。截至2019年9月,灵溪镇、龙岗镇、钱镇通过省、市验收,实现全覆盖。

2018年是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综合整治的关键一年。今年,苍南掀起了创建小城镇的热潮。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团结一心,小镇面貌不断改善,加速美丽蝶变。

金乡镇千年瀛洲焕发新姿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金乡镇科学编制整治方案,紧紧围绕“一强化三整治”工作要求,精心谋划重点项目,实现了乡镇环境从“脏乱差”到“干净美观”的美丽转变。

环境整治,清洁先行。该镇采用市场化手段制定保洁标准,提高保洁效率,对背街小巷实行专项保洁制度;加强水体保洁,以“五水联治”为抓手,全面落实“河长制”,配备打捞队伍和保洁人员,不定期对各条河流进行日常保洁;完善配套设施,铺设截污纳管主干管19公里,拆除存在污染问题的畜禽养殖场8个,关闭入河排污口3个,全年全封清淤35万立方米,49个劣V类水体全部通过验收。

该镇大力推进“低小散”整治,完成“四无”生产经营单位1804家整治,建成金乡轻工小微园区二期,引导金乡优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消除生产经营乱象。针对“五乱”现象,2017年通过开展常态化巡逻执法,完善新增违法建设监管网格责任制,共拆除违法建筑212655平方米,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镇”。2018年共整治乱点340个,道路形象明显提升。

该镇对主要街道老式的封闭式卷闸门和铁栅栏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沿街的旧遮阳雨棚、广告牌和空调室外机进行了清理、拆除和整改,并根据风格要求对部分街区进行了翻新或完全更新,沿街立面焕然一新。同时,小镇以“古城”文化为定位,塑造城市文化景观现象。结合城外历史文化内涵,打造“金乡卫城”正门;市内建有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传承金乡历史文化风貌;挖掘塑造城市中的巷文化,打造特色巷文化印象。沈太峰等四座古民居依旧古老,西门街区整体重建

r />

自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金乡镇在党建主抓、乡贤出力、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中迎来蝶变。


赤溪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城镇”


赤溪镇瞄准摊乱摆、道乱占、房乱建、物乱堆、赤膊房等问题,以环海路、海翔路街区整治为主,开展全面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5920万元。


在小城镇环境整治过程中,该镇邀请各村代表参与主入口改造、环海、海翔特色街区、文化广场建设等重点项目设计研讨会,倾听各代表意见,第一时间研究落实,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同时,从群众中聘请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监督员,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监督各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为大力改善城镇环境面貌,该镇深入开展卫生镇创建、车乱开治理、道乱占治理、物乱堆、线乱拉治理等专项行动,优先解决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通过成立志愿者队伍,挨家挨户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按照各自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志愿活动,有的对主干道沿线的乱堆乱放、绿化带里的枯树枝、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党员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自觉清理门前屋后乱堆物,用使出全力、挖出潜力的工作作风,换来城镇新面貌。


赤溪镇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已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从“政府独奏”变成“群众合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赤溪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滨海城镇”。


藻溪镇一展“花园城镇”魅力


这个秋天,藻溪镇集镇的挖机声隆隆、尘土飞扬,路面坑坑洼洼,墙壁上吊着一个个蜘蛛人。随之而来的是一排排白墙黑瓦整齐的房屋、一条条被改造提升的道路、一个个多彩扮靓的美丽庭院。快速的蜕变,吸引了当地群众主动参与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治理,他们的眼中充满期待,因为他们知道,终于要和“脏乱差”、参差不齐拥挤的集镇说再见了。


为打赢小城镇整治攻坚战,藻溪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为总抓手,结合“大拆大整”、“五水共治”、垃圾革命、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集镇治理。该镇以“小城镇、大战略、小战术”为规划指导思想,投资将近1.1个亿量身制定了25个具体的整治项目,并实行项目销号制,排好时间节点,引入镇人大代表督查质询机制,努力保质保量保时推进整治;以“条块结合,分片包干”的方式,将建城区环境整治区块划分成13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班子成员包干负责,由镇机关、社区干部和村居干部为成员,从主干道到老街区,从地面到立面,包秩序、包整洁、包绿化,全面推进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工作。


目前,藻溪镇已累计清理拆除违章建筑87宗1.47万平方米,整治“脏、乱、差”点200处,完成街区总长度达5公里的“线乱拉”整治11个,道路“白改黑”整治2公里,建成区内主次干道外立面整治约58900平方米。新建社会公共停车场3个,新增车位将近300个,新建公园4个,公共绿地新增3000平方米,改建提升公厕4座,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藻溪镇干部群众正卯足干劲,火力全开,坚决奋战到底。该镇领导说,许多干部已经很久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了,小城镇整治不仅要争金杯银杯,也要赢口碑,就算再苦再难再累也要创下来。


马站镇城乡环境向“洁净美”蝶变


马站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聚焦“滨海田园·美丽马站”,以显山露水、文化彰显、秀城融绿为主线,重点突出“山海田城”底色,融入农耕、海防等文化元素,着力构建“山海交融、田城环绕”的城镇格局。


马站镇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凤凰涅槃”,城镇环境与品质得以“浴火重生”,形成“精致小镇+全域景区+产业融合”的马站模式,城镇秩序、乡村面貌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得到完善,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整治后的城区,道路宽敞整洁、立面整齐划一、墙绘独具一格、公园翠绿欲滴、线路井然有序、环境焕然一新……如今的马站镇,环境整洁优美、城镇品位陡升、生活品质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一处独具山水田园画卷的滨海小镇正向您姗姗而来。


该镇蒲峰村党支部书记颜贻飞笑着回忆说:“一个月前,朝阳居民小区空地上建筑生活垃圾堆积如山,一个月后,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合力攻坚下,870车垃圾运走,公园绿地建起来了,小区品质提升了,居民环保意识也提高了。”据悉,该村将全村划分为12个片区,党支部53名党员和25位村民代表全部纳入环境整治攻坚网格,村四套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面对整治工作带来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各个攻坚网格白天开展环境整治,夜晚进村入户做好公众沟通和政策处理工作,把多年违章搭建和环境脏乱差这块“硬骨头”给啃了下来。


蒲峰村是马站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全镇人民的自觉行为。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建设,马站镇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形成厚积薄发之势。


炎亭镇挖掘“渔乡文化”助推滨海旅游


炎亭镇坐落于东海之滨,是苍南“168黄金海岸线”起始点,也是我县渔业和旅游重点乡镇。由于地处偏远,固定资产投入不足,炎亭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功能不够完善,远远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自2017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炎亭镇紧紧抓住有利契机,全面落实工作要求,以打造“浙南滨海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为目标,举全镇之力,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扎实推进,目前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该镇千方百计争政策、争资金、争时间、争效率。争取县部门1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完成水闸建设、港区清淤和绿化、亮化、美化及海鲜临时交易点、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争取省资金60万元完成友谊东路提升和多功能运动场建设;投入600多万元实施强弱电改造,以财政投入加社会众筹的方式,投入1000万元开展中兴路拓宽和特色街区改造等。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该镇按照“四张清单一张表”,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目前,该镇总投资达4300万的19个建设项目已完工18个。


在小城镇项目设计和包装上,该镇注重挖掘“渔乡文化”特色元素。比如“渔文化”路长牌,融入了炎亭海鲜鲳鱼的标志,达到了既美观大方又能体现本地特色的效果;文兴大道沿线住房的旧式卷闸门整治,充分结合“山”与“海”的文化元素,通过绘制本地山海风景,变废为宝,将需整治的旧式卷闸门,变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霞关镇现代风情与历史韵味的统一


霞关镇是浙江省最南端的滨海集镇,距县城37.5公里,东南濒临东海,与福建海域连接,北靠马站镇,西与福鼎市沙埕港隔海相望,陆地总面积34.5平方公里,素有浙江“天涯海角”的美誉。为打造一个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情小镇、绿色能源示范展示区、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该镇委托中国美院进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现项目总数为16个,计划总投资金额6978万元。


为改善城镇形象,提升城镇品位,优化人居环境,霞关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如火如荼的当口,以房屋外立面为画布,描绘上了现代化的海滨风情与民国风的历史韵味,意在通过外立面改造打造出具有历史底蕴和滨海气息的风情小镇。


老渔民公寓改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把渔民紫菜养殖废弃毛竹做成排水渠盖板,以建筑废弃砖石为原料,打造拱形柱廊作为观海平台,以霞关“山、海”形成波浪形的线条为主要构想,用鹅卵石打造边坡挡墙,用蓝白双色装饰外墙,把活跃多彩的海洋气息带向渔村生活。


在立面改造之前,霞关镇城区整体房屋外立面呈现的是新旧年份不一致,设计风格不协调的情况,无法充分的烘托出霞关的特色风情。为了展现出别样的建筑韵味和历史纵深,霞关镇坚持环境综合整治与突出特色亮点相统一的原则,将统一与变化相结合,让现代风情与历史沿革相衬托,对金沙路,海滨路等主要道路沿线30多幢房屋的外墙面、广告牌、卷帘门、防盗窗、空调架等进行统一改造。


立面的改造不能是简单的“粉饰工程”,更要是有内涵的“发展工程”,通过外立面改造,突出品质韵味,提升了城镇品位,为霞关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宜山镇建设宜居宜业精致新宜山


自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精致新宜山”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先后召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动员部署大会、专题协调会、现场督导会,全力打造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提高和群众幸福感的美丽小城镇。


宜山镇共有6条县级河道、18条镇级河道,全域49公里,水环境治理一直是宜山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宜山镇的下新河,原本是一条被村民嫌弃的黑臭河。然而经过清淤,生态化改造整治后,如今已经焕然一新,水质稳定到Ⅲ类水标准以上,丰水时期更是达到Ⅱ类水质。2017年11月1日,宜山镇在下新河吴家库段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宜山镇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游泳比赛,这也是这条河30年来首次开游。游泳比赛结束后,数十位村民自发组织纷纷下水畅游,用行动打造出宜山镇水环境资源整治的成效。


宜山镇为人口密集型工业镇,群众生活较为集中,商业生活一条街更是存在已久。在整治中,该镇注重特色街区打造,秉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实施建设资金“众筹”,对主要街区(球新路)进行了外立面改造,两侧总长1126米,建筑37幢,总间数289间,总造价126.5万元。同时,实行“店招、空调架”统规自建,并实施三网合一、线路上改下,全面改造提升特色街区,工程主要以所辖村居为责任主体,业主众筹资金,形成了小城镇创建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特色街区的成效。


桥墩镇醉美桥墩新颜醉人


桥墩镇坚持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作为优化桥墩发展环境、推进镇域面貌转型升级、加快“隽秀玉苍、醉美桥墩”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宣传发动、精心策划实施、突出特色打造、狠抓责任落实,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全力实施30个工程类项目,破难题、强攻坚,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该镇立足“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特邀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等省内多家知名建筑设计院共同参与整治行动的规划设计,打造一批特色项目,充分注重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相融合,延续千年古镇历史变迁的理念。全镇改造风格以仿宋基调为主,突显水源保护地区域特色,因地制宜谋划制定规划,通过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打造一个回得去的故乡、到得了的远方,有情怀有韵味的精美生态旅游小镇。


该镇充分利用和发掘桥墩特有的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等元素将之融入到整个规划、整治及项目建设中。借助堤坝修复,建设完成长3.5公里的百里平水骑行公园;挖掘治水千年历史,谋划启动周凯治水纪念馆建设;整合桥墩特有的布袋戏、渔鼓、月饼制饼等非遗文化,谋划建设非遗文化纪念馆,延续传统文化脉络。同时,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桥墩门廊桥新建工程,完成碗窑古村、矴步老街等文物保护点修缮改造工作。


该镇按照“一街一定位、一街一方案、一街一特色”的要求,依托大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和桥莒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出“1+2+4”的整治思路,即一个重点整治区域(主城区)、两条核心整治线路(104国道两边、横阳支江两侧)、四条主要改造街区(镇府路、玉门路、西园路、松桥东街),凸显了古镇风韵和区域特色。整治整体上与实际结合,根据各整治片区的实际状况,定量、定位、定型地进行风貌设计和布置,通过对沿街立面、店招店牌、城市家具、道路标识等城市设施的整治引导,打造了一个舒适、优美,富有韵味的生活环境。


游历今日桥墩,目睹蝶变新颜。一湾江水,一座古村,一条老街,浸染整治后的欢声笑语。如今,一个会呼吸、有故事的旅游小镇正以崭新的面貌静候着八方的来客。


望里镇创建“活力小镇”


望里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和谐、节能、生态”为建设目标,开展“活力小镇”创建,按照“全面推开、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与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任务,精准发力,统筹推进。


该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次召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专题会议,动员和部署相关工作,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倒排计划、挂图作战;打好拆建管组合拳,在抓好主干道靓化工程的同时,全面整治背街小巷,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望里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镇环境迎来了华丽“蝶变”。碧波荡漾,绿树掩映,凉亭、长桥穿插点缀,时而可见老人惬意散步,孩童嬉戏游玩,漫步其中犹在画中游……


2018年7月2日上午9时,望里镇马鞍村河滨沿岸一片忙碌,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在烈日中来回穿梭、机身轰鸣,备受关注的望里镇城中河滨水漫步道景观工程正式动工。该工程位于镇城中区,涵盖马鞍、罗厝、南茶寮等三个行政村。项目围绕“一轴两岸两心”的整体规划布局,由童享乐园、慢跑步道、健身乐园等三大部分构成,以高标准配备休憩凉亭、亲水栈道、健身跑道、游乐设施、特色景观桥、雨水花园、榕树树池及草坪等,项目建设面积为54654平方米,总投资达700多万元,望里人的家门口新增一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此外,望里民众期盼已久的望里图书馆修缮一新,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望里镇首个党建主题公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它将党建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是邻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已成为擦亮望里基层党建的“红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