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赵敏科技(301000。深交所)宣布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1333.35万股,发行价格为64.31元/股。
赵敏科技专注于特种工程塑料的应用和开发,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塑料精密零件。其主要业务是精密注塑件及配套精密注塑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之前披露的招股书,赵敏科技本次IPO计划募集资金5.04亿元。然而,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公司的总资产。公司招股书显示,赵敏科技2018年至2020年的总资产分别为2.46亿元、3.14亿元和4.45亿元。
此外,此次IPO背后,赵敏科技仍存在不少被诟病的问题,如上市前分红较大、公司半数以上高管“学历偏低”、研发能力受到质疑等。
忽略资金缺口,“大手”分红8000万
赵敏科技在其招股书中透露,该公司“缺钱”。
招股书中提到的“竞争劣势”只有两个,与“缺钱”有关,即生产和资本规模的劣势以及融资渠道的劣势。
赵敏科技表示,该公司的主要业务地点全部通过租赁方式收购。此外,公司在机械设备整体投资规模方面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通过规模优势确立竞争地位。
本次募集的5.04亿元中,赵敏科技计划使用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公司也通过一系列表格预测未来经营的资金缺口,证明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但在2019年和2020年,公司分别派发了大额股息,累计金额达到8000万元。
招股书显示,敏敏科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汽车精密注塑件、汽车电子水泵、热管理模块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R&D中心建设项目;上海生产基地生产检测设备更换项目;补充营运资金。
图/招股书
对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赵敏科技表示,本次募集资金为公司实现业务发展目标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保障了公司R&D及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将有助于公司提升技术R&D实力,扩大业务规模,优化财务结构,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这方面,敏敏科技还列出了2021年至2024年每个项目的金额表
预测。同时,公司预测2024年末流动资金缺口将达到3.91亿元。
图/招股书
在这种情况下,肇民科技却连续两年进行了大手笔分红。2019年,肇民科技进行现金分红4500万元;2020年,进行现金分红3500万元。
而肇民科技2019年-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86.78万元、1.04亿元,分红占当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61%和33.5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肇民科技披露的招股书,公司在2017年、2018年均未进行现金分红。肇民科技声称流动资金缺口大,但却在上市前夕进行大额分红,其IPO的真实意图不禁让人怀疑。
研发能力遭质疑 研发人员兼职销售
在招股书中,肇民科技这样介绍自己的核心技术情况:“公司专注于功能性精密注塑件在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主要围绕在高精密度、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核心功能部件展开。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成熟,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同时,肇民科技还表示,公司开展了新能源车领域项目和民用航空领域项目。
作为一家新材料企业,肇民科技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金山区企业技术中心等证书。然而,这一份证书的背后,到底存在多少货真价实发研发能力,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的研发与技术人员为63人,占总人数的17.85%。但在这60多个研发人员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员学历在本科以下。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的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共31人,占总人数比例为8.78%;大专、中专或职高共105人,占比为29.75%;高中及以下共217人,占比为61.47%。

图/招股书
更令人疑惑的是,在这63人的研发团队中,还有一部分人员兼职销售职位。
肇民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道,研发人员存在兼职销售的情况,主要是受到“定制化”业务特点的影响。

图/招股书
和同行业对比来看,肇民科技的总规模、研发能力也均低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如苏奥传感、天龙股份、横河模具、京威股份、爱柯迪等。

据统计,肇民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研发”的次数为234次,提到“新能源”的次数为97次,提到“航空”的次数为17次,并在招股书中描述“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的产品应用正逐步拓宽,电子水泵部件等产品相继量产……正进一步开发民用航空领域功能部件产品”。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末,肇民科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项目仅有两个,分别是汽车热管理模块的研究、汽车电子水泵叶轮的研究。而民用航空领域的研发项目尚无。
从新能源车以及民用航空领域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肇民科技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85.40万元、130.10万元和860.9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超过2%,尚不足以支撑汽车领域业务规模的稳定性。
民用航空领域,公司更是表示“尚无在手订单,也尚未产生收入”。
“家庭主妇”任董事 多位高管履历有瑕疵
除了研发人员低学历以外,肇民科技的董监高也普遍是低学历。
招股书显示,出独立董事以外,肇民科技的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共12人。其中,董事会成员除独立董事外共4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邵雄辉、董事兼副总经理孙乐宜均为大专学历,董事兼副总经理、董秘肖俊为硕士学历,董事石松佳子(日本籍)为大学学历,招股书上披露的履历显示,2000年8月至今,为家庭主妇,2019年5月至今,担任肇民科技董事。
监事会成员共3人,其中有1人为大专学历,另外2人为中专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共5人,除了兼任董事的邵雄辉、孙乐宜、肖俊以外,其余两人为副总经理黄晓菊,本科学历;财务负责人李长燕,本科学历。
其他核心成员共4人,其中一人兼任监事会成员,学历大专,另外三人学历也均为大专,担任的职位有开发部项目工程师、模具部经理、开发部工艺工程师等。
另外,肇民科技的多个高管的履历中存在着与资料不符的信息。
公司的监事谢海茂曾于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任珠海继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模具部模具补师、模具钳工组长,而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珠海继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14日成立。

图/企查查
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李长燕曾于1997年9月至2005年6月任上海君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科成本会计,但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这家公司于2001年12月20日成立,并于2013年1月25日注销。

图/企查查
公司的核心成员模具部经理欧华武曾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2月任职于上海翔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模具部,而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这家企业成立于2014年11月27日。

图/企查查
由此可见,肇民科技多位高管都曾任职于“成立前”公司。那么,无论肇民科技是否真的存在高管履历造假,至少都说明了公司管理尚需规范。
产能“闲置”四分之一
董秘称募投后净资产收益率将降低
肇民科技招股书显示,拟募集资金5.04亿元,其中2.65亿元用于“汽车精密注塑件、汽车电子水泵及热管理模块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5809.25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8065.35万元用于“上海生产基地生产及检测设备替换项目”。
实际上,肇民科技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1333.35万股,发行价格为64.31元/股,预计发行人募集资金总额约为8.57亿元。这一数字远超过了公司的总资产。根据公司的招股书,2018-2020年肇民科技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46亿元、3.14亿元、4.45亿元,相当于从资本市场上“再造”将近两个肇民科技。
尽管超额募资,但肇民科技计划注资2.65亿元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就能产生多少回报尚是未知数。从招股书数据来看,从2017年开始,肇民科技的产能利用率连年下降。2017年,公司产能利用率为95.16%,到2019年和2020年,产能利用率已经下降到75.10%和73.65%。在目前产能尚余四分之一空闲的前提下,2.65亿投资的生产基地又将如何充分利用?

图/招股说明书
实际上,肇民科技董事会秘书、董事、副总经理肖俊也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期,在短期内净资产收益率因财务摊薄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除此之外,巨额的应收应付也是当下摆在肇民科技面前的问题。公司招股书显示,2021年末,公司仅应付账款就将达到1.1亿元,同时,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公司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 9,332.66 万元、13,155.98 万元 和 19,359.68 万元,占各期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37.97%、41.94%和 43.54%。巨额的应收、应付账款将对公司现金流带来压力,伴随着本次公开发行,这些压力将从公司本身转为由投资者与公司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