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运营期的利息算在哪 建设期 运营期 概念

 一、平屋顶的排水

屋顶

屋面(自下而上)主要由结构层、找平层、蒸汽保温层、找坡层、保温层(保温层)、找平层、粘结层、防水层和保护层组成。

1.屋顶的类型

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平屋顶、坡屋顶和曲屋顶。

(1)平屋顶

平屋顶是指坡度在10%以下的屋顶,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 ~ 3%。这种屋面具有屋面面积小、结构简单的特点,但需要特殊的屋面防水层。这种屋顶常用于多层住宅。

(2)坡屋顶

坡屋顶是指屋顶坡度超过10%的屋顶。包括单坡、双坡、四坡、歇山、折板等形式。这种屋面坡度大,排水速度快。屋面防水可以是构件的自防水(如平瓦、石棉瓦等)。).

(3)曲面屋顶

屋顶呈弧形,如球形、悬索形、马鞍形等。这种屋面施工工艺复杂,但其外形独特。

2.平屋顶的结构

(1)平顶排水

1)平顶的斜坡启动法。为使屋顶排水顺畅,平屋顶应设置不小于1%的屋顶坡度。形成这种坡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材料找坡,也叫垫坡。这种找坡方法是将屋面板水平放置,在屋面板上铺设不同厚度的找坡层,形成屋面板坡度。配备保温层时,利用屋面保温层找坡;当没有保温层时,用屋面找平层找坡。找坡层最薄处不小于20mm,平屋面材料坡度应为2%。第二种方法是结构升坡,也叫排架升坡。使顶墙、圈梁、大梁等结构构件的上表面成一定坡度,按势铺设屋面板形成坡度,平屋面结构的坡度应为3%。

2)平顶排水方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组织排水时,应采用雨水收集系统。

高层建筑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多层建筑的屋面应采用有组织的外排水;檐高小于10m的低层建筑和屋顶可采用无组织排水。多跨、集水面积大的屋面应采用天沟排水。当发现天沟内坡度较长时,应采用中间排水,两端外侧排水。

r />

  3)屋面落水管的布置。屋面落水管的布置量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F=438D2/H (2.1.1)




  式中




  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m2);




  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




  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例2.1.1】某地H=145mm/h,落水管径D=10cm,每个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为:




  F=(438×102)/145=302.07(m2)




  若某建筑的屋顶集水面积(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为1000m2.则至少要设置4根落水管。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5m为宜。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距离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二、建设期利息的计算与偿还




  1.目标:熟练掌握




  (1)建设期借款利息的计算;




  (2)三种还款方式下的还款本金、利息计算;




  (3)填写还本付息表。




  2.建设期借款利息的计算




  (1)说明:均衡贷款,建设期只计息不还。逐年计算。




  (2)公式




  建设期年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实际年贷款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换算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1




  (4)特别说明




  注意与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临时贷款利息的区别




  3.建设期借款利息的偿还




  建设期利息的偿还包括三种方式:等额本金法、等额本息法、最大能力偿还法




  (1)等额本金法(等额本金,利息照付):运营期内某几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




  每年应还等额的本金=建设期本利和/还款年限




  某年应付利息=当年期初本利和×年利率




  (2)等额本息法(等额还本付息法):运营期内某几年等额还本付息(即每年应还的本息和相等):




  每年应还的等额本息和


  说明:此折现系数的计算公式务必掌握。




  (3)最大能力偿还法




  运营期某年最大能力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大偿还能力)=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补贴收入-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增值税附加-所得税=营业收入(含销项税额)+补贴收入-经营成本(含进项税额)-增值税税金及附加-所得税=未分配利润+利息+折旧+摊销=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所得税







三、增值税及附加的计算




  1.目标:正确区别生产性建设项目下的增值税与建安工程费中的增值税的区别。此章重点掌握基于拟建生产性项目运营期的增值税及增值税附加的计算。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2.计算公式




  (1)增值税=当年销项税额-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上一年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其中:




  增值税(运营期第1年)=当年的销项税-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固定资产中可抵扣的进项税




  当年的销项税=当年的营业收入(不含税)×增值税率




  增值税(运营期第2年及以后)=当年的销项税-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上一年未抵扣完的进项税。




  说明:当某年的增值税为负值时,在融资后的财务表格中"应缴纳增值税"一栏应填写为0。但计算过程应保留其负值,在下一年计算增值税时继续抵扣。




  (2)增值税附加=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税率